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17:07

  本文关键词: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基层人大选举制度为直接选举,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基层人大代表的名额必须划入各个选区,选区的选民选举产生基层人大代表。选区划分是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基础环节,能否合理合法地划分选区将对我国基层人大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以往以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大体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在研究的方法上过分强调理论研究缺少充足的实证分析;二是,注重中西方比较研究,缺少本土化的分析论证;三是,忽视我国各地方实践探索的有益成果。因此,本文克服以往研究的盲区,以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的典型案例为基础,采用历史的、实证的分析方法,吸取地方实践的有益成果,发现现实问题,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优化方案。首先,笔者从历史沿革层面,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对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政权颁布的法律文件到2015年历经六次修改的现行选举法进行了细致的归纳与总结;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国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历史脉络,并对其中关于选区划分的标准作出了评价。同时,与选区划分实践的外在表象相结合,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选举委员会的组织形式;透过比较各地基层人大选举制定的相关地方性法规,探讨选区划分原则和划分标准的差异性特征。笔者将选区划分的依据、选区划分的原则以及选区划分的标准穿插在全文之中,从而对影响选区划分的主客观因素进行诠释。从研究视角上,全文主要依据法解释学角度,从国际化视角以中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标准为导向,从主体、客体、程序与救济四个方面对选区划分制度的弊端进行反思。主体缺陷为举委员会组织性质的临时性;选举委员会因无主体资格而导致的不可诉性。客体缺陷涵盖对选区划分缺乏必要监督;选区划分的复合标准不能适应现状;选区划分的大小不一有损选民民主权利。与此同时,选区划分程序亟待完善,主要包含预留名额的缺陷;人口比例规定的模糊;关键时间点的不明确等。最后,笔者对缺乏救济途径的缺陷进行了简析。上述原因的并存,使得中国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民主性在一定程度受到了损害。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提出六个优化方案化解选区划分的弊端:首先,对选举委员会进行完善,使其决策透明化,并将决议纳入司法审查;其次,要使选区代表的人口数量大体相等具有可操作性,并加强基准研究;普及小选区制;采用选区划分标准的居住地主义;强调选区划分的正当程序的价值,加强信息公开,履行告知程序;完善选举诉讼制度,将更多的选举违法行为纳入到司法程序中。
【关键词】:选区划分 选举法 居住地标准 选举委员会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的国家立法沿革11-20
  • (一)选区划分制度初创时期11-13
  • (二)选区划分制度过渡时期13-14
  • (三)选区划分制度确立阶段14-16
  • (四)选区划分制度废止阶段16
  • (五)选区划分制度恢复发展时期16-20
  • 二、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的地方实践20-31
  • (一)选区划分的依据20-21
  • (二)选区划分的原则21
  • (三)选区划分的主体21-26
  • (四)选区划分的标准26-31
  • 三、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制度的反思31-39
  • (一)选区划分主体的反思31-33
  • (二)选区划分客体的反思33-35
  • (三)选区划分程序的反思35-37
  • (四)选区划分救济途径的反思37-39
  • 四、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制度的完善39-47
  • (一)选举主体的专业化39-40
  • (二)选区划分的均衡化40-41
  • (三)小选区制的普及化41-42
  • (四)选区划分标准的居住地主义42-43
  • (五)选区划分程序的正当化43-44
  • (六)选举诉讼制度的宪政化44-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清;;以单位为基础进行选区划分合理吗[J];中国人大;2004年01期

2 王纪芒;肖灵;;浅议人大代表选举中的选区划分及其改革路径[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10期

3 聂露;;英国的选区划分制度[J];现代人才;2011年04期

4 段泽孝;;域外选区划分基本内容刍论[J];求索;2012年12期

5 ;城镇化进程对代表名额分配和选区划分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人大;2004年03期

6 刘畅;赵定涛;;选区划分制度的比较和借鉴[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严海兵;;选举操纵的技术与实践——以选区划分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李仙霞;;浅议选区划分的有关问题[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郑永霖;;对市辖区换届选举中选区划分的新构想[J];中国人大;2002年09期

10 张国强;;试论我国直接选举制度中的选区划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其刚;选区划分:贯穿代表选举和履职[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2 刘玉玲;选区划分应遵循三个原则[N];人民代表报;2006年

3 记者 赵良英;选区划分应遵循三原则[N];湖北日报;2006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赵忆宁;奇怪的选区划分有其内在逻辑[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张千帆;如何保证村民代表的公正选举[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记者 黄伯源;农民工代表必须是一线员工[N];东莞日报;2011年

7 胡越;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大会[N];洛阳日报;2007年

8 尚小正;“三个必须”增强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成效[N];人民代表报;2006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崔维媛;美国政治版图重心向西南偏移[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李村芳;从三方面改进代表工作[N];人民代表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璐聪;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刘传平;区县人大代表选举选区划分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路杰;我国选举制度中的选区划分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4 田衍锋;我国选举制度中的选区划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段泽孝;基层人大选举的选区划分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何艳春;安徽省县乡人大代表同步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7 许艳娜;试论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民主化完善途径[D];贵州大学;2006年

8 李丽苗;我国基层人大代表选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基层人大选举选区划分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45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a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