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网络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06 18:14

  本文关键词:网络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阐明了网络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由于存在着成为弱国跨越距离应对强大对手的有力武器的可能,网络战势必会对国际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战有效性的核心本质是其不对称性。此外,将网络战纳入国际关系理论中加以综合分析,也体现了网络战和国际关系领域之间的理论兼容性。 网络战对冲突下的弱国更具优势,主要体现为三种不对称的现象,即偏向进攻者、偏向不透明政府、偏向贫穷国家。网络战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世界高度网络化、二是网络法和国际规则尚未完善。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包括网络战的不对称性、网络空间的结构、网络影响力的特性、网络战的起源以及国家级别的网络攻击事件及其后果等,并尝试从中国的网络战计划中得到启发以对网络战有利于弱国的观点进行佐证。此外,,本文论述也展示了网络战影响国际关系的渠道。最后,不同国际关系理论与不同网络战的融汇研究,阐明了每个理论方法的优缺点。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为大多数问题提供了最有效的解释框架。 本文对网络战的不对称性进行了分类整理,进而将网络战的政治、技术、环境、历史等因素相结合,为网络战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概念,并应用相关国际关系理论解释了这一新框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网络战 网络安全 网络影响力 国际关系 不对称战争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9;D8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Table of Contents5-7
  • Chapter 1: Introduction7-13
  • 1.1 Cyberwarfar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7-9
  • 1.2 Definitions9-11
  • 1.3 Research Approach11-13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3-31
  • 2.1 Relevant Research13
  • 2.2 The Asymmetries in Cyberwarfare13-22
  • 2.2.1 A General Overview14-16
  • 2.2.2 Favoring the Attacker16-18
  • 2.2.3 Favoring the Opaque18-20
  • 2.2.4 Favoring the Poor20-22
  • 2.3 The Structure of Cyberspace22-26
  • 2.4 The Nature of Cyberpower26-31
  • Chapter 3: The Rise Of Cyberwarfare31-45
  • 3.1 The Role of Cyberwarfare’s History31
  • 3.2 A History of Cyberattacks31-38
  • 3.3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warfare Programs38-41
  • 3.4 Cyberwarfare’s Rise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41-45
  • Chapter 4: Cyberconflict And Political Will45-58
  • 4.1 The Realities of Cyberwarfare45
  • 4.2 Pivotal State-Sponsored Cyberattacks45-52
  • 4.2.1 The Trans-Siberian Pipeline Explosion of 198246-47
  • 4.2.2 The Operation Aurora Attacks of 200947-52
  • 4.3 The Aftermath of a Cyberattack52-54
  • 4.4 China’s Cyberwarfare Program54-58
  • Chapter 5: Analysis58-69
  • 5.1 Analytical Process58
  • 5.2 Cyberwarfare as a Weapon for Weaker States58-60
  • 5.3 Cyberwarfare’s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60-64
  • 5.4 Cyberwarfar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64-69
  • Chapter 6: Conclusion69-72
  • 6.1 Summary of Findings69-70
  • 6.2 Closing Remarks70-72
  • Bibliography72-80
  • Acknowledgements80-82
  • Resume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方;;网络战争:国家博弈新方式[J];东北之窗;2009年15期

2 王鹤鸣;;网络战——近乎?远乎?[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年09期

3 江山;环球信息网络战[J];国际市场;1997年08期

4 ;中国“网民皆兵”是“网络战争”制胜的法宝[J];中关村;2011年08期

5 ;战争可能发生在你我身边——浅析网络战[J];国防科技工业;2009年07期

6 守磊;;网络战漫谈[J];国防科技工业;2009年08期

7 于凡;;美网络战风暴席卷亚洲[J];决策与信息;2008年07期

8 王巍;;解析美国成立网络战司令部[J];国防科技工业;2009年07期

9 ;海外观察[J];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Z1期

10 胡泳;;网络战事[J];中国企业家;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治安;;赛博空间与海战场网络战技术发展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11年海战场电子信息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H_∞ Control of Switched Systems with Time-Delay[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Han Soohee;Kwon Wook Hyun;;Robust FIR Filters for Linear Continuous-time State Space Models with Uncertainties[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Adaptive State-Feedback Stabilization for High-Order Stochastic Nonlinear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Control Coefficients[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Decentralized Parameters Estimation of Chemical Pollution Source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6 ;Almost Sure Average 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Topologies and Stochastic Communication Noises[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孟凡松;韩沂宁;;美军网络战概念辨析[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Robust Stabilization of Uncertain Kinematic Systems in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with One Trailer[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T-S Fuzzy Modeling and Control for a Class of 2-D Nonlinear Systems[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10 Shaun Breslin;;国家主导型发展的历史考察:从李斯特到中国治理模式(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榕生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网络安全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网络战拿拉登没办法[N];电脑报;2009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晓丽;网络战不是黑客大战[N];辽宁日报;2009年

3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陈劲松;如何掌握网络战的法律斗争主动权[N];光明日报;2010年

4 陆研;印度网络战要“转守为攻”[N];国防时报;2010年

5 杨冉冉;网络战:数字化时代的博弈[N];工人日报;2011年

6 李大光;网络战“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N];解放军报;2011年

7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马建光;俄罗斯:如何应对网络战[N];解放军报;2011年

8 本报专稿 郭宣;俄罗斯拉开电脑网络战序幕[N];世界报;2009年

9 叶征 赵宝献;五种作战样式揭开网络战神秘面纱[N];国防时报;2011年

10 石海明 曾华锋 刘昱东;网络战超越第五空间的搏杀[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广成;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2 何霄;阿根廷危机的国际关系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吴克明;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内地香港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刘艺;跨境民族问题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7 曹鉴燎;制度创新: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新格局中国经济安全的基本选择[D];暨南大学;2002年

8 曾向红;霸权世界观与国际关系[D];兰州大学;2010年

9 龙向阳;世界体系中的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一种历史的分析与反思[D];暨南大学;2003年

10 李渤;当代俄罗斯与印度关系研究——从民族心理特征角度[D];外交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吉哲;网络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2年

2 卢文刚;国际关系中的金融安全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卢庆文;环境问题:国际关系中的新焦点[D];暨南大学;2000年

4 夏自钊;话语如何建构“敌人”和“威胁”[D];复旦大学;2010年

5 雷春斌;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的民族因素[D];暨南大学;2000年

6 赵为民;试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D];河南大学;2004年

7 邱晓万;论希拉克总统执政以来的中法关系(1995年5月—2005年5月)[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李双歌;论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韵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关系[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廖震峡;中俄关系:国际关系动因视角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48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6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