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基层协商主体间的实质性不平等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22: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基层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协商主体间的实质性不平等问题值得探究。平等是协商的必要前提条件,如果协商主体间存在不平等,那么协商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基层协商主体间的实质性不平等是相对于形式上的不平等而言的。实质性不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协商机会不平等、协商资源不平等、协商能力不平等及其它不平等四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协商民主理论自身的缺陷、协商制度的缺失或不健全和基层协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等。基于此,解决实质性不平等问题的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协商民主的宣传力度,扩大协商主体的范围;创新与完善基层协商制度,规范协商主体的行为;提升基层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培育合格的协商主体。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基层协商主体间的实质性不平等问题的内涵界定
    2.1 基层协商主体的内涵
        2.1.1 基层的概念
        2.1.2 协商主体的内涵
        2.1.3 基层协商主体的涵义
    2.2 平等与不平等的内涵
        2.2.1 从不平等到平等的历史逻辑
        2.2.2 平等与不平等之间的争议
        2.2.3 平等对抗不平等的未来展望
    2.3 实质性不平等的内涵
        2.3.1 协商民主的平等性
        2.3.2 协商主体间平等的类型
        2.3.3 实质性不平等的定义
第3章 基层协商主体间的实质性不平等问题的主要表现
    3.1 协商机会不平等
        3.1.1 制度设计导致的机会不平等
        3.1.2 参与成本导致的机会不平等
    3.2 协商资源不平等
        3.2.1 权力资源不平等
        3.2.2 财力资源不平等
        3.2.3 人力资源不平等
    3.3 协商能力不平等
        3.3.1 发起协商的能力不平等
        3.3.2 言语表达的能力不平等
        3.3.3 借用外力的能力不平等
    3.4 其它不平等
        3.4.1 信息不平等
        3.4.2 影响力不平等
第4章 基层协商主体间的实质性不平等问题的产生原因
    4.1 协商民主理论自身的缺陷
        4.1.1 协商主体具有排他性
        4.1.2 协商平等性难以实现
        4.1.3 协商的公共理性欠缺
    4.2 协商制度的缺失或不健全
        4.2.1 协商参与制度不完善
        4.2.2 基层协商程序不完善
        4.2.3 主体保障体系不完善
    4.3 基层协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
        4.3.1 基层强势主体的因素影响
        4.3.2 基层弱势主体的因素影响
第5章 基层协商主体间的实质性不平等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加强协商民主的宣传力度,扩大协商主体的范围
        5.1.1 加大对协商民主理念的宣传力度
        5.1.2 扩大协商的开放度与包容度
    5.2 创新与完善基层协商制度,规范协商主体的行为
        5.2.1 创新与完善基层协商议程设置制度
        5.2.2 创新与完善基层协商准备制度
        5.2.3 创新与完善基层协商运行制度
        5.2.4 创新与完善基层协商监督制度
    5.3 提升基层协商主体的能力,培育合格的协商主体
        5.3.1 加强协商能力培养
        5.3.2 加强协商民主教育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基层社会协商民众主体性的缺失[J]. 徐莺.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基层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精英行动——以温岭市民主恳谈会为案例[J]. 王自亮,陈卫锋,杨思琪,苏智勤,王剑军.  社会政策研究. 2017(02)
[3]论我国农村协商民主中的主体培育[J]. 邓谨,王海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4]基层协商主体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及其分析应对[J]. 郭鹏.  领导科学. 2016(17)
[5]试论协商民主主体的信息支撑问题[J]. 李永忠,王珠龙.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3)
[6]政府与公众间的协商不平等问题及其对策[J]. 杨守涛.  领导科学. 2014(14)
[7]国内协商民主研究综述[J]. 范会勋.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1)
[8]为了整合的商谈[J]. 张洪武.  党政干部学刊. 2013(06)
[9]从民主协商到协商民主——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观的新拓展[J]. 陈少艺,杜艳华.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3(04)
[10]平等的特征及畸形化平等[J]. 吴忠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2(02)

博士论文
[1]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 范会勋.中共中央党校 2014

硕士论文
[1]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 杜晓晖.河北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499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499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a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