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对泰国的公共外交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06:0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伟大倡议,这不仅是中国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到塑造者的重要转变,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为新型国际合作做出的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平台,也为未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自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不断拓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领域,全方位推进与相关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平台,其包容、开放的合作理念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然而,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过程中,难免夹杂着一些质疑的声音,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认知。想要消除国际舆论中对“一带一路”的负面看法,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同,便需要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在全球化时代,公共外交可以通过人文交流的方式,向外国民众表达本国国情,解释本国政策,提升国家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从而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公共外交的积极作用,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促进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为“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更加广泛的民意基础。泰国是东盟成立的主要倡导者,在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五、核心概念厘定
第一章 中国对泰国公共外交的需求和目标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二、中国对泰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必要性
三、中国对泰国开展公共外交的目标
第二章 中国对泰国公共外交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对泰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
二、中国对泰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成效
第三章 中国对泰国开展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
一、中泰关系发展中的大国因素
二、公共外交缺乏国别针对性
三、公共外交机制建设尚不完善
四、新媒体发展力量薄弱
五、政府主导性强,民间参与力量较弱
六、公共外交评估机制不完善
第四章 中国对泰国公共外交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公共外交相关机制
二、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三、丰富公共外交实施模式
四、增强中国软实力文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整合各方力量助力“一带一路”——浅析孔子学院开展公共外交的优势[J]. 戚影. 高教学刊. 2018(12)
[2]“一带一路”倡议下制定中国—东盟公共外交发展路径研究[J]. 田立加,高英彤. 广西社会科学. 2017(12)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对策研究[J]. 谢伦灿,杨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12)
[4]中国对东盟的公共外交:现状、动因与方向[J]. 唐小松,景丽娜. 东南亚研究. 2017(04)
[5]“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J]. 唐小松,景丽娜. 公共外交季刊. 2017(02)
[6]“一带一路”与公共外交在东南亚地区的互动发展分析[J]. 付瑞红.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9)
[7]浅谈基于“一带一路”的企业公共外交[J]. 景丽娜. 公共外交季刊. 2016(03)
[8]“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目标、挑战与路径[J]. 张新平,杨荣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6)
[9]中国对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共外交![J]. 唐小松,张自楚. 教学与研究. 2016(06)
[10]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策略[J]. 于美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博士论文
[1]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 曲文娜.吉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战略支点选择研究[D]. 郝琦.山东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5554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五、核心概念厘定
第一章 中国对泰国公共外交的需求和目标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二、中国对泰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必要性
三、中国对泰国开展公共外交的目标
第二章 中国对泰国公共外交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对泰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
二、中国对泰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成效
第三章 中国对泰国开展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
一、中泰关系发展中的大国因素
二、公共外交缺乏国别针对性
三、公共外交机制建设尚不完善
四、新媒体发展力量薄弱
五、政府主导性强,民间参与力量较弱
六、公共外交评估机制不完善
第四章 中国对泰国公共外交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公共外交相关机制
二、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三、丰富公共外交实施模式
四、增强中国软实力文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整合各方力量助力“一带一路”——浅析孔子学院开展公共外交的优势[J]. 戚影. 高教学刊. 2018(12)
[2]“一带一路”倡议下制定中国—东盟公共外交发展路径研究[J]. 田立加,高英彤. 广西社会科学. 2017(12)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对策研究[J]. 谢伦灿,杨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12)
[4]中国对东盟的公共外交:现状、动因与方向[J]. 唐小松,景丽娜. 东南亚研究. 2017(04)
[5]“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J]. 唐小松,景丽娜. 公共外交季刊. 2017(02)
[6]“一带一路”与公共外交在东南亚地区的互动发展分析[J]. 付瑞红. 广西社会科学. 2016(09)
[7]浅谈基于“一带一路”的企业公共外交[J]. 景丽娜. 公共外交季刊. 2016(03)
[8]“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目标、挑战与路径[J]. 张新平,杨荣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6)
[9]中国对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共外交![J]. 唐小松,张自楚. 教学与研究. 2016(06)
[10]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策略[J]. 于美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博士论文
[1]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 曲文娜.吉林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战略支点选择研究[D]. 郝琦.山东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55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55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