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08:22
印度与中国同属历史悠久的亚洲大国,除了贸易和商业关系之外,文化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几乎相似地,在历经了殖民时代之后,最终成为全球焦点。在竞争与合作中,两个亚洲巨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充满全球性影响。双方都认为,中印双边关系可以在21世纪的亚洲乃至世界发挥重要性作用。中国和印度两国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正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力求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对中印两国关系可以总结为“老问题上会产生新的矛盾,而新形势下又会出现新的摩擦”。自冷战结束后,印度对华政策日益趋向现实主义。2014年莫迪上任印度总理以来,外交风格趋于务实与灵活,对华政策呈现出合作与防备并存的特点。经济方面,莫迪为实现国内发展,需要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为印度的经济增长提供发展助力。在文化方面,中印通过举办“太极瑜伽会”等活动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印两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通过互学互鉴的方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虽然印度与中国在多方面有积极合作的共同立场,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印度政府对中国始终呈现防范态度,例如中国和印度关于边界问题的摩擦时有发生,印度时常利用西藏问题向中国施压,印度公开承认南海的仲裁结果,...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莫迪上台前印度对华政策回顾
第一节 从印度独立到冷战前(1947—1989)
第二节 冷战结束后(1989—2014)
第二章 洞朗危机前的莫迪对华政策
第一节 “高开低走”的整体走向
一 莫迪上台伊始与华关系回暖
二 印度在中国南海问题发声
三 洞朗危机使中印关系降至冰点
第二节 印度对华呈现两面性——合作与防备并存
一 莫迪与中国的合作成果显著
二 中印边界摩擦不断
三 印度对“一带一路”持消极态度
第三章 洞朗危机结束后莫迪的对华政策
第一节 武汉会晤重启中印关系进程
一 印度对藏独分子态度“冷淡”
二 印中高层互动
第二节 金奈会谈促进中印关系进程稳中有进
第三节 基于共同利益—对华政策呈现更务实的特点
一 印中共同发声反对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
二 印中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三 印度推进与中国的反恐合作
第四章 影响莫迪政府对华政策实施的因素
第一节 影响莫迪政府对华政策实施的有利因素
一 印度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 印度的大国理念
三 印度的中立主义外交传统
四 中国对印度的睦邻政策
第二节 影响莫迪政府对华政策实施的不利因素
一 印度的“西藏”筹码
二 巴基斯坦因素影响莫迪对华政策
三 国内外环境的影响
四 中印在核战略上的分歧
第三节 莫迪个人的执政色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印度对大国外交将继续遵循“平衡之道”[J]. 朱翠萍. 世界知识. 2019(15)
[2]印度对中国的“软制衡”战略:动因、表现与局限[J]. 胡娟. 南亚研究. 2018(03)
[3]印度对华安全认知与政策选择: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视角[J]. 陈小萍. 南亚研究季刊. 2018(03)
[4]中印战略关系话语分析[J]. 刘思伟. 南亚研究季刊. 2018(02)
[5]印度媒体一年来涉华报道的变化[J]. 朱文博. 世界知识. 2018(09)
[6]“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中印边境洞朗对峙事件的思考[J]. 吕佳. 江苏商论. 2018(03)
[7]从印度废钞令实施效果看财政与金融失衡的危害性[J]. 钟震,郭立. 理论探索. 2018(02)
[8]莫迪政府对华“问题外交”策略研究——兼论该视角下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J]. 叶海林. 当代亚太. 2017(06)
[9]洞朗对峙危机与中印关系的未来[J]. 胡仕胜. 现代国际关系. 2017(11)
[10]国际政治中的“缓冲单元”:内涵及属性——一项理论性探讨[J]. 邱美荣. 欧洲研究. 2017(05)
博士论文
[1]印度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研究[D]. 张静.国防科技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莫迪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杜志远.华中师范大学 2019
[2]地缘政治视域下的印度大国战略研究[D]. 乔雯.辽宁大学 2019
[3]印度莫迪政府南海政策及其对我影响研究[D]. 王晓琴.国防科技大学 2017
[4]论印度莫迪政府的“东向行动政策”[D]. 鲁金枝.外交学院 2016
[5]中国南海问题中的印度参与[D]. 孙煜东.河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55755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莫迪上台前印度对华政策回顾
第一节 从印度独立到冷战前(1947—1989)
第二节 冷战结束后(1989—2014)
第二章 洞朗危机前的莫迪对华政策
第一节 “高开低走”的整体走向
一 莫迪上台伊始与华关系回暖
二 印度在中国南海问题发声
三 洞朗危机使中印关系降至冰点
第二节 印度对华呈现两面性——合作与防备并存
一 莫迪与中国的合作成果显著
二 中印边界摩擦不断
三 印度对“一带一路”持消极态度
第三章 洞朗危机结束后莫迪的对华政策
第一节 武汉会晤重启中印关系进程
一 印度对藏独分子态度“冷淡”
二 印中高层互动
第二节 金奈会谈促进中印关系进程稳中有进
第三节 基于共同利益—对华政策呈现更务实的特点
一 印中共同发声反对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
二 印中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三 印度推进与中国的反恐合作
第四章 影响莫迪政府对华政策实施的因素
第一节 影响莫迪政府对华政策实施的有利因素
一 印度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 印度的大国理念
三 印度的中立主义外交传统
四 中国对印度的睦邻政策
第二节 影响莫迪政府对华政策实施的不利因素
一 印度的“西藏”筹码
二 巴基斯坦因素影响莫迪对华政策
三 国内外环境的影响
四 中印在核战略上的分歧
第三节 莫迪个人的执政色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印度对大国外交将继续遵循“平衡之道”[J]. 朱翠萍. 世界知识. 2019(15)
[2]印度对中国的“软制衡”战略:动因、表现与局限[J]. 胡娟. 南亚研究. 2018(03)
[3]印度对华安全认知与政策选择: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视角[J]. 陈小萍. 南亚研究季刊. 2018(03)
[4]中印战略关系话语分析[J]. 刘思伟. 南亚研究季刊. 2018(02)
[5]印度媒体一年来涉华报道的变化[J]. 朱文博. 世界知识. 2018(09)
[6]“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中印边境洞朗对峙事件的思考[J]. 吕佳. 江苏商论. 2018(03)
[7]从印度废钞令实施效果看财政与金融失衡的危害性[J]. 钟震,郭立. 理论探索. 2018(02)
[8]莫迪政府对华“问题外交”策略研究——兼论该视角下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J]. 叶海林. 当代亚太. 2017(06)
[9]洞朗对峙危机与中印关系的未来[J]. 胡仕胜. 现代国际关系. 2017(11)
[10]国际政治中的“缓冲单元”:内涵及属性——一项理论性探讨[J]. 邱美荣. 欧洲研究. 2017(05)
博士论文
[1]印度莫迪政府大周边外交政策研究[D]. 张静.国防科技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莫迪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杜志远.华中师范大学 2019
[2]地缘政治视域下的印度大国战略研究[D]. 乔雯.辽宁大学 2019
[3]印度莫迪政府南海政策及其对我影响研究[D]. 王晓琴.国防科技大学 2017
[4]论印度莫迪政府的“东向行动政策”[D]. 鲁金枝.外交学院 2016
[5]中国南海问题中的印度参与[D]. 孙煜东.河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55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55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