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于政务微博平台的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02:41
随着中国“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治网理政”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内的必然选择。微博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交平台,为广大民众进行社会化参与、传播、聚合网络信息以及政府治国理政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此,探讨新媒体下的网络政治问题,对中国未来的信息化发展和政府转型都具有重大意义。政治参与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政治体系是否能够稳定、长远的发展。政务微博的出现,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选择路径,打破了原有参与下的时空局限,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参与的效率。同时,也为政府增添了与民互动的平台,推动政府职能向创新型与服务型转变。但不可忽视的是,政务微博的起步较晚,现有机制也仅仅由地方政府先实践后建设而成,在缺乏顶层设计的情况下,导致公众的诉求难以得到回应,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参与需求、实现政治参与的目标。而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各级政府对政务微博的定位不清、政务微博运行不规范、缺乏相应管理机制有直接关系。因此,为完善我国当前在政务微博平台下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解决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国应该在理清政务微博定位的基础下,建立健全国家顶层政务微博的制度规范,加速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聚焦民生服...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各行政级别政务微博数量②
图 4/5:机构类政务微博领域构成①此外,在传统的传播渠道里,一般会在最顶端存在一个意见领袖,掌控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用户之间不能互动与传播。但根据微博自身的特点与工作原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政务微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白建磊,张梦霞. 图书情报知识. 2017(03)
[2]北京市政务微博群集的现状与发展:议题图景与服务转型[J]. 贾哲敏,赵吉昌. 电子政务. 2017(04)
[3]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研究[J]. 彭亮.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7(01)
[4]我国地方政务微博“上情下达”传播效能研究——基于31个省会城市政务微博传播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的实证分析[J]. 刘泱育. 新闻大学. 2017(01)
[5]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地方政府治理的路径和限度[J]. 王子蕲. 行政论坛. 2017(01)
[6]政府门户网站与公民政治参与[J]. 俞秋阳. 求索. 2016(05)
[7]新生代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及其多元治理[J]. 华昊.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5)
[8]我国公民微博政治参与的效度提升问题研究[J]. 孟卧杰,唐鸣. 理论导刊. 2016(05)
[9]国外网络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J]. 黎慈. 宁夏党校学报. 2016(03)
[10]超越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网络政治的政治走向探析[J]. 赖佩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 宋超.山东大学 2013
[2]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和政党变革研究[D]. 程玉红.中共中央党校 2010
硕士论文
[1]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和治理策略分析[D]. 冯秀.外交学院 2017
[2]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完善路径研究[D]. 孟嘉.河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71560
【文章来源】:外交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各行政级别政务微博数量②
图 4/5:机构类政务微博领域构成①此外,在传统的传播渠道里,一般会在最顶端存在一个意见领袖,掌控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用户之间不能互动与传播。但根据微博自身的特点与工作原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政务微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白建磊,张梦霞. 图书情报知识. 2017(03)
[2]北京市政务微博群集的现状与发展:议题图景与服务转型[J]. 贾哲敏,赵吉昌. 电子政务. 2017(04)
[3]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路径研究[J]. 彭亮.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7(01)
[4]我国地方政务微博“上情下达”传播效能研究——基于31个省会城市政务微博传播中央政府工作报告的实证分析[J]. 刘泱育. 新闻大学. 2017(01)
[5]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地方政府治理的路径和限度[J]. 王子蕲. 行政论坛. 2017(01)
[6]政府门户网站与公民政治参与[J]. 俞秋阳. 求索. 2016(05)
[7]新生代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及其多元治理[J]. 华昊.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5)
[8]我国公民微博政治参与的效度提升问题研究[J]. 孟卧杰,唐鸣. 理论导刊. 2016(05)
[9]国外网络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J]. 黎慈. 宁夏党校学报. 2016(03)
[10]超越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网络政治的政治走向探析[J]. 赖佩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 宋超.山东大学 2013
[2]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和政党变革研究[D]. 程玉红.中共中央党校 2010
硕士论文
[1]当前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和治理策略分析[D]. 冯秀.外交学院 2017
[2]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完善路径研究[D]. 孟嘉.河北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71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571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