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30年

发布时间:2017-05-14 21:10

  本文关键词: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30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是一个相当年轻的研究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前,中国学术界一般把对战后国际关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的研究和评论归属于"国际问题研究"的领域,从而开启了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大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学者能够从世界各国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解密档案资料,使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研究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中国学者在战后国际关系史的整体研究、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外关系研究、欧洲一体化史研究、非殖民化研究、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 冷战国际史 中外关系 欧洲一体化史 非殖民化国际组织
【分类号】:K153
【正文快照】: 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是一个相当年轻的研究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学术界一般并不承认有“战后国际关系史”,也并没有把战后的世界历史即当代世界史以及战后国际关系史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学科来加以研究和建设①。这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学所要求的扎实的史料基础、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群;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略计划项目初探(1951—1960)[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余伟民;国际斗争与本土革命:冷战逻辑的解读——从《冷战与革命》看冷战史研究范式的创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林晓光;日本的对华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J];国际论坛;2002年06期

4 刘雄;尹新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南亚华侨问题与美国对华遏制政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4期

5 梁志;论196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中的蒙古因素[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1期

6 康民军;试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印关系恶化的原因——中印边界战争40周年回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1期

7 王琛;试论1949—1951年中国的印度政策与西藏的和平解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2期

8 刘亚东;越南战争与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J];东南亚;1991年04期

9 王建朗;台湾法律地位的扭曲——英国有关政策的演变及与美国的分歧(1949—1951)[J];近代史研究;2001年01期

10 汪朝光;战后中苏东北经济合作交涉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运祜;近现代日本亚太政策的演变与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张福财;试论战后美欧关系发展演变及欧洲联合一体化问题[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3 郑毅;战后东亚地区冷战格局的形成及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秦立海;近二十年重庆谈判研究述评[J];北京党史;2002年06期

5 路本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外交[J];长白学刊;2004年01期

6 谷曼;美印关系评析[J];长白学刊;2005年05期

7 杜辉;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索珍;;美国主要涉藏研究机构和藏学研究人员现状及其分析[J];中国藏学;2006年02期

9 郭建平,岳占菊;试论冷战起源的几个因素[J];东方论坛;2005年01期

10 赵慧君;国内对1954年日内瓦会议恢复印支和平问题的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燕清;;从“马来西亚联邦”的建立及分裂看战后初期英国对新加坡的殖民统治[A];“冷战以来东南亚的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牛军;;论马歇尔调处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牛军;;论马歇尔调处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0年

4 王志刚;;苏联对华政策对中共革命战略的影响(1945~1946)[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卷)[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中美敌对关系的形成(1949-1953)[D];吉林大学;2005年

2 邓峰;美国对日经济复兴政策与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1948年—1955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高飞;从政治文化看50-60年代中苏关系的演变[D];外交学院;2003年

5 何英莺;论战后日美军事同盟中的摩擦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6 贺光辉;美日对外援助之比较[D];复旦大学;2003年

7 郭又新;穿越“铁幕”:美国对“苏东国家”的冷战宣传(1945—1963)[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小华;观念与国家安全:中国安全观的变化(1982—2002)[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王忠宝;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何建津;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开放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军学;初探外交能力与中国外交[D];外交学院;2007年

2 杜辉;苏联对意大利外交政策(1943-1947)[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侯学华;论美国人权外交的战略演变及其历史根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鹏;从东帝汶问题的历史演变看澳大利亚的“南太平洋主义”[D];外交学院;2001年

5 李光振;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及其原因[D];延边大学;2001年

6 王乾厚;1956年波匈事件对中国政局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2年

7 高新涛;试析1956-1964年的中苏分歧与论战[D];河南大学;2002年

8 王俊芳;从直接统治到间接统治[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郑伟;从对抗到对话[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田颖;论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守福;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社会心理探源[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2 王仲春;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1969-1979)[J];党的文献;2002年04期

3 张颖,迟海波;研究委员会决议与60年代中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陈奉林;关于50、60年代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评估[J];东南亚纵横;1994年01期

5 赵学功;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与中美关系[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3期

6 张星星;;中国军队大裁军与新时期经济建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1期

7 彭剑;角色紧张与南京大屠杀期间外籍人士揭露日军暴行的延误——兼驳松村俊夫的“豹变”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石斌;杜勒斯与美国对1958—1959年柏林危机的反应[J];国际论坛;2000年06期

9 孙宅巍;论南京大屠杀中的性暴力问题[J];民国档案;2000年04期

10 张连红;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J];民国档案;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辉;从波斯湾到朝鲜半岛:后冷战时期美国危机管理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余伟民;冷战史研究:后冷战时代的历史之鉴[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新涛;试析1956-1964年的中苏分歧与论战[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30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6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66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a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