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噶玛噶举派姜域(vjang yul)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5 18:12
姜域(vjang yu)是藏语历史地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中的姜域主要指狭义的姜域。就今天的地理范围来说,主要包括云南省丽江市的古城区、玉龙县和迪庆州维西县的叶枝、康普、塔城及香格里拉市金沙江沿线的金江、上江、虎跳峡、三坝等地区。除此之外,还包括怒江州贡山县和兰坪县的部分地区。藏传佛教自形成之初,就与姜域有过初步的接触。但真正与姜域发生比较密切的联系肇始于明代。明代木氏土司崛起于滇西北,其势力范围一路向北,直至延伸到滇川藏交界的康区南部地区。这个区域正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重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木氏土司通过噶玛噶举派的影响力对康区南部地区实现有效控制和迎合中央王朝的政治考量,从而支持噶玛噶举派的发展,噶玛噶举派也倚势在姜域迅速传播,并对木氏土司辖区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清代,姜域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使噶玛噶举派的传播呈现起伏不平的状况。但最终中央王朝派驻丽江的流官,虽然没有像木氏土司一样尊崇噶玛噶举派,但也没有打压和严格控制,而是包容性地让其自由传播和发展。因此,第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第八世司徒曲吉迥乃、第六世夏玛巴曲珠加措为代表的噶玛噶举派教派首领...
【文章页数】:2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主要观点、创新点
2.1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
2.2 主要观点
2.3 创新点
2.4 重难点
第1章 “姜”和“姜域”解读及姜域地理范围
1.1 “姜”和“姜域”解读
1.1.1 敦煌古藏文写卷中的“姜”和“姜域”
1.1.2 其它藏文古文献中的“姜”和“姜域”
1.2 藏文“姜”几种异写体的分析
1.2.1 “蛮”与myw
1.2.2 “诏”与vjang或 ljng
1.3 姜域地理范围
第2章 明代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的传播
2.1 噶玛噶举派传入“姜域”的政治文化背景
2.1.1 政治背景
2.1.2 藏纳两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
2.2 噶玛噶举派传入迪庆高原
2.2.1 噶玛噶举派传入迪庆高原的时间
2.2.2 噶玛噶举派传入迪庆高原的过程
2.2.3 噶玛噶举派在迪庆的主要寺庙
2.3 噶玛噶举派传入姜域
2.3.1 传入“姜域”的时间
2.3.2 传入姜域的路线
2.4 噶玛噶举派高僧与姜域
2.4.1 第八世噶玛巴弥觉多吉与姜域
2.4.2 第九世噶玛巴旺秀多吉与姜域
2.4.3 第六世夏玛巴噶旺曲吉旺秀与姜域
2.5 建塘版《甘珠尔》木刻版
2.5.1 刊刻缘起及底本选择
2.5.2 刊刻及收藏地点
2.5.3 《甘珠尔》木刻版的命名
2.5.4 刊刻时间
2.6 明代噶玛噶举派姜域圣地
2.6.1 鸡足山
2.6.2 姜日穆波圣地
2.6.3 达摩-当巴圣地
2.7 明代姜域寺庙和僧人
2.7.1 明代姜域寺庙
2.7.2 明代姜域僧人
第3章 清代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的传播
3.1 噶玛噶举派高僧与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的传播
3.1.1 第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与姜域
3.1.2 司徒曲吉迥乃与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的传播
3.1.3 第十世夏玛巴曲珠加措与姜域噶玛噶举派
3.2 清代噶玛噶举派姜域寺庙及活佛僧侣
3.2.1 姜域寺庙
3.2.2 姜域活佛和僧侣
3.3 清末噶玛噶举派姜域的式微
3.3.1 噶玛噶举派姜域式微的表现
3.3.2 噶玛噶举派姜域式微的原因
第4章 明清时期噶玛噶举派在姜域传播的方式与特征
4.1 明代噶玛噶举派在姜域传播的方式与特征
4.1.1 传播的方式
4.1.2 明代噶玛噶举派姜域传播的特征
4.2 清代噶玛噶举派在姜域传播的方式及特征
4.2.1 清代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社会传播的方式
4.2.2 清代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社会的传播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藏文拉丁文转写对照表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藏地朝圣五台山、鸡足山比较研究[J]. 钱光胜.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2]云南藏区藏语地名与地域文化[J]. 更敦阿错. 西藏研究. 2017(02)
[3]多种宗教并行不悖的民间信仰体系——以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为例[J]. 丁柏峰,逯文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4]藏族与大理鸡足山:以传说和仪式为视角[J]. 舒瑜. 青海民族研究. 2014(03)
[5]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滇西北的传播及影响[J]. 王彦苹. 西藏研究. 2014(03)
[6]藏族鸡足山朝圣初探[J]. 李学龙. 宗教学研究. 2014(01)
[7]明代丽江木氏土司藏区治理策略管窥[J]. 周智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3(04)
[8]云南丽江大宝积宫明代壁画藏文题记及其相关问题讨论[J]. 熊文彬,夏格旺堆,哈比布. 中国藏学. 2013(S2)
[9]佛陀之法在姜地:十世噶玛巴在丽江地区发展的“汉式风格唐卡画”[J]. 卡尔·德布里斯尼,邓云斐.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3(01)
[10]滇西北各民族宗教的相互影响及其启示[J]. 杨福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硕士论文
[1]宗教与政治的互动:维西寿国寺历史变迁研究[D]. 史兰兰.云南大学 2012
[2]塔城来远寺、达摩寺社区藏传佛教信仰比较研究[D]. 和淇.云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91791
【文章页数】:27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主要观点、创新点
2.1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
2.2 主要观点
2.3 创新点
2.4 重难点
第1章 “姜”和“姜域”解读及姜域地理范围
1.1 “姜”和“姜域”解读
1.1.1 敦煌古藏文写卷中的“姜”和“姜域”
1.1.2 其它藏文古文献中的“姜”和“姜域”
1.2 藏文“姜”几种异写体的分析
1.2.1 “蛮”与myw
1.2.2 “诏”与vjang或 ljng
1.3 姜域地理范围
第2章 明代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的传播
2.1 噶玛噶举派传入“姜域”的政治文化背景
2.1.1 政治背景
2.1.2 藏纳两族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
2.2 噶玛噶举派传入迪庆高原
2.2.1 噶玛噶举派传入迪庆高原的时间
2.2.2 噶玛噶举派传入迪庆高原的过程
2.2.3 噶玛噶举派在迪庆的主要寺庙
2.3 噶玛噶举派传入姜域
2.3.1 传入“姜域”的时间
2.3.2 传入姜域的路线
2.4 噶玛噶举派高僧与姜域
2.4.1 第八世噶玛巴弥觉多吉与姜域
2.4.2 第九世噶玛巴旺秀多吉与姜域
2.4.3 第六世夏玛巴噶旺曲吉旺秀与姜域
2.5 建塘版《甘珠尔》木刻版
2.5.1 刊刻缘起及底本选择
2.5.2 刊刻及收藏地点
2.5.3 《甘珠尔》木刻版的命名
2.5.4 刊刻时间
2.6 明代噶玛噶举派姜域圣地
2.6.1 鸡足山
2.6.2 姜日穆波圣地
2.6.3 达摩-当巴圣地
2.7 明代姜域寺庙和僧人
2.7.1 明代姜域寺庙
2.7.2 明代姜域僧人
第3章 清代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的传播
3.1 噶玛噶举派高僧与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的传播
3.1.1 第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与姜域
3.1.2 司徒曲吉迥乃与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的传播
3.1.3 第十世夏玛巴曲珠加措与姜域噶玛噶举派
3.2 清代噶玛噶举派姜域寺庙及活佛僧侣
3.2.1 姜域寺庙
3.2.2 姜域活佛和僧侣
3.3 清末噶玛噶举派姜域的式微
3.3.1 噶玛噶举派姜域式微的表现
3.3.2 噶玛噶举派姜域式微的原因
第4章 明清时期噶玛噶举派在姜域传播的方式与特征
4.1 明代噶玛噶举派在姜域传播的方式与特征
4.1.1 传播的方式
4.1.2 明代噶玛噶举派姜域传播的特征
4.2 清代噶玛噶举派在姜域传播的方式及特征
4.2.1 清代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社会传播的方式
4.2.2 清代噶玛噶举派在姜域社会的传播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藏文拉丁文转写对照表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藏地朝圣五台山、鸡足山比较研究[J]. 钱光胜.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2]云南藏区藏语地名与地域文化[J]. 更敦阿错. 西藏研究. 2017(02)
[3]多种宗教并行不悖的民间信仰体系——以云南维西玛丽玛萨人为例[J]. 丁柏峰,逯文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4]藏族与大理鸡足山:以传说和仪式为视角[J]. 舒瑜. 青海民族研究. 2014(03)
[5]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在滇西北的传播及影响[J]. 王彦苹. 西藏研究. 2014(03)
[6]藏族鸡足山朝圣初探[J]. 李学龙. 宗教学研究. 2014(01)
[7]明代丽江木氏土司藏区治理策略管窥[J]. 周智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3(04)
[8]云南丽江大宝积宫明代壁画藏文题记及其相关问题讨论[J]. 熊文彬,夏格旺堆,哈比布. 中国藏学. 2013(S2)
[9]佛陀之法在姜地:十世噶玛巴在丽江地区发展的“汉式风格唐卡画”[J]. 卡尔·德布里斯尼,邓云斐.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3(01)
[10]滇西北各民族宗教的相互影响及其启示[J]. 杨福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硕士论文
[1]宗教与政治的互动:维西寿国寺历史变迁研究[D]. 史兰兰.云南大学 2012
[2]塔城来远寺、达摩寺社区藏传佛教信仰比较研究[D]. 和淇.云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91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69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