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研究
本文关键词:水资源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经济文化水平日渐提高,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水资源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重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公众作为主体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也日益受到肯定与重视,已经成为了水资源保护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本文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将我国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的机制划分为信息知情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权利救济机制,采用研读文献、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这四类机制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对法律政策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学习,以及对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当前我国水资源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已初步建立,在法律规章以及政策的保障下能基本运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知情机制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保护、企业逃避惩罚的心理驱动、公众寻求信息公开时的被动心理等原因造成信息公开主体不明确、信息公开内容不全面、责任机制与救济机制缺失等问题;在沟通协调机制方面,由于程序性规定不明确、救济途径缺失等原因,造成政府回应力下降、政府公信力减弱等问题;在监督机制方面,由于公众的动力驱动存在差异、行政程序法尚待完善等原因,造成激励机制缺乏、公众的监督行为不能得到有效回应等问题;在权利救济机制方面,由于社会发展与公众需求的变化、公益诉讼需要耗费司法资源、资金投入不足,NGO等社会组织运转不利等原因,造成主体权利不明确、公益诉讼主体资格严格限制以及技术与经费的支持不够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在对其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学习的基础上,从造成问题的原因着手,针对这些问题从提升公众的参与意识与环保理念、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他们的各项权利、加强政府回应和问责机制建设以及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信息知情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权利救济机制的建设对策,以期构建一个完善的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的机制,并使之能够长期高效地运行。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 公众参与机制 政府回应 法律 非政府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V213.4;D621.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1
- 绪论11-24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3
- (一)研究背景11-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二、文献综述13-18
- (一)国内研究综述13-16
- (二)国外研究综述16-18
-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18-19
- (一)研究内容18-19
- (二)研究方法19
- 四、研究创新之处19-20
- 五、理论基础20-24
- 第一章 水资源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概述24-38
- 一、核心概念界定24-28
- (一)公众参与与公众参与机制24-26
- (二)水资源保护26-27
- (三)社会资本27-28
- 二、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的意义28-30
- (一)水资源保护问题刻不容缓28-29
- (二)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的现实诉求29-30
- 三、我国当前水资源保护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轨迹及现状30-38
- (一)水资源保护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形成31-32
- (二)水资源保护中公众参与机制的现状32-38
- 第二章 水资源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问题38-44
- 一、信息知情不全面38-39
- (一)信息公开的主体界定不明确38
- (二)信息公开内容不全面38-39
- (三)责任机制与救济机制缺失39
- 二、沟通协调机制不畅通39-41
- (一)政府回应力下降40-41
- (二)政府公信力减弱41
- 三、监督监管力度薄弱41-42
- (一)对公众实行监督权利缺乏激励机制41-42
- (二)公众行使监督权时缺乏回应42
- 四、权利救济途径单一42-44
- (一)对公众相关权利无明确规定42-43
- (二)公益诉讼主体资格限制过于严格或不够明确43
- (三)公益诉讼中技术与经费的支持不够43-44
- 第三章 造成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机制缺陷的原因44-51
- 一、各方利益驱动导致信息公开不全面44-45
- (一)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保护44
- (二)企业逃避惩罚的心理驱动44-45
- (三)公众寻求信息公开时的被动心理45
- 二、沟通协调机制缺乏强制性规定45-47
- (一)沟通协调的程序性规定不明确45-46
- (二)沟通协调机制中的救济途径缺失46-47
- 三、监督监管缺乏动力47-48
- (一)公众的动力驱动存在差异47-48
- (二)行政程序法尚待完善48
- 四、权利救济中资金投入不足48-51
- (一)社会发展与公众需求的变化48-49
- (二)公益诉讼需要耗费司法资源49
- (三)资金投入不足,NGO等社会组织运转不利49-51
- 第四章 发达国家公众参与机制的经验及启示51-59
- 一、外国水资源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概况51-53
- (一)公众参与主体广泛,,环保意识较强51
- (二)细致化地法律保障公众在参与过程中的权利51-52
- (三)公众参与的方式多样,参与范围广泛52-53
- 二、发达国家水资源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经验53-56
- (一)美、德不断完善法律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53-54
- (二)日本注重公众参与意识与事后追索意识的培养54-55
- (三)加拿大发展NGO推动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机制55-56
- 三、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水资源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启示56-59
- (一)通过法律途径切实保障公众的参与权56-57
- (二)从参与主体本体出发,增强公众参与意识57
- (三)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自下而上推动公众参与机制发展57-59
- 第五章 水资源保护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路径59-69
- 一、加强信息知情机制建设59-61
- (一)细化立法,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59-60
-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环保与参与意识60-61
- 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建设61-62
- (一)建立健全政府回应机制61
- (二)不断完善全面严格的问责机制61-62
- 三、推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62-63
- (一)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62
- (二)完善程序性立法工作62-63
- (三)用法律规范公众参与途径63
- 四、保障权利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63-66
- (一)转变立法理念,细化立法内容63-64
- (二)积累社会资本,加强公益诉讼主体间的相互信任64-65
- (三)明确公益诉讼主体,适当放宽公益诉讼门槛65
- (四)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65-66
- 五、用法律保障公众—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协同机制66-69
- (一)在公众、政府、社会组织间打下坚实的信任基础66-67
- (二)以NGO为桥梁,沟通联动公众与政府67-68
- (三)用法律保障机制有效运行68-69
- 结语69-70
- 参考文献70-74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的发表74-75
- 致谢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水资源保护》杂志特约通讯员会议在宁召开[J];水资源保护;2000年01期
2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J];人民长江;2001年07期
3 张文理,郝仲勇;德国的水资源保护及利用[J];北京水利;2001年03期
4 郭志全,周海山,鲁青;辽宁省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1年08期
5 王泽云;丰润县城水资源保护对策[J];海河水利;2001年05期
6 张学峰,李玉洪,张芳珠,梁海燕;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水资源保护;2001年04期
7 徐俊仁;关于我省水资源工作的研究与思考[J];江苏水利;2001年04期
8 关立军,王洪亮;浅谈雾灵山保护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J];河北林业科技;2002年06期
9 马冬明,张大伟,毛丽娟;大庆市水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2年03期
10 刘仲桂;德国、法国、荷兰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概况[J];人民珠江;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从学;;加强水资源保护 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A];重庆市水利学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09年
2 贾绍凤;;如何突破中国水资源保护的瓶颈——制度分析与建议[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德敏;周启梁;;三峡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立法新思路[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王恩庆;;关于陕北煤炭开采中水资源保护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对策[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任晓雪;;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水资源保护面面观[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6 李贵宝;高断军;;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标准的现状和发展建议[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7 苏艳超;韩纯亮;;平山县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思考[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徐洋;王磊;;日本水资源保护标准化情况及启示[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9 高光淑;;浅议忠县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A];重庆市水利学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唐云松;;大型滑雪场度假区的人工造雪对环境影响及生态水资源保护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光木;保护水资源是最大的节水[N];长江日报;2005年
2 发行;《水资源保护及其立法》一书出版发行[N];中国水利报;2002年
3 李洪波(浙江余姚市水利学会);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柳德新 通讯员 刘和平;我省将建水资源保护监测体系[N];湖南日报;2007年
5 记者 刘士明 刘迎春;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N];朔州日报;2006年
6 胡然邋通讯员 张晓敏;运用司法手段保护水资源[N];天津日报;2008年
7 曾志明邋吴荣微;人大代表视察我市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N];闽西日报;2008年
8 记者 赵亮;我市与上海水资源保护基金会、 同济大学达成初步科技合作意向[N];陇东报;2009年
9 记者 韩金伟;水资源保护手段不能太单一[N];团结报;2009年
10 记者 涂曙明 王健康;开创水资源保护工作新局面[N];中国水利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波;生命周期条件下水资源增值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林祚顶;水资源实时监测分析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黄兴国;陕西省水资源禀赋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战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4 张春玲;水资源恢复的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3年
5 白明华;跨国水资源的国际合作法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6 秦长海;水资源定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7 尹鹏;哈尔滨市水资源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杨朝晖;面向生态文明的水资源综合调控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9 于义彬;水资源系统风险管理与优化决策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叶锐;水资源再配置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启迪;利用研究性学习进行水资源保护教育的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常亮;水资源保护教育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沈文;我国水资源税费改革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林彤;福建省水足迹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茜茹;临夏回族自治州水资源保护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6 裴强;盘锦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谢丹丹;水资源空间信息系统优化配置模式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刘瑜洁;基于水足迹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9 叶康;吐鲁番坎儿井水量监测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D];吉林大学;2016年
10 王蓝蓝;水资源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水资源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74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