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安全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22:03
本文关键词:中国新安全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国家产生以来,关于国家安全思想的研究便层出不穷,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尽相同。直至今天,构建何种国家安全观仍是国家安全研究领域讨论的前沿问题之一。立足于国际局势变化和中国国情基础上的新安全观是当下我国国家安全领域的指导思想,系统、全面地解读中国新安全观对消除国际极少数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误解,促使各国正确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目的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政治多极化、国际民主化逐步走向深入,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各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局面,另一方面,首先,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威胁全球地区安全和各国社会稳定的顽疾,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出现了跨国家、跨领域趋势,亟须各国携手共同解决。其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大国、强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成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成为了中国新安全观孕育提出的“肥沃土壤”,中国新安全观是系统的关于国家安全科学理论和战略思想,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是其核心思想内容,四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中国新安全观自提出以来产生了巨大影响,取得了辉煌的实践成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新安全观指导下,上海合作组织无论是在机制建设,交流平台构建还是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经济贸易的互通有无、基础教育和学者互访交流等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了各种峰会、论坛等交流对话平台,促进了地区互信和发展。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功建立,意味着双方经贸文化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实践上的成功证明了中国新安全观理论上的科学性。中国新安全观实现了我国国家安全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也成为了当今国际合作理论研究领域的新模式。 201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积极主张国际关系中大力倡导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合作精神,为新安全观注入了最新内容,,不难预见,未来中国新安全观必将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
【关键词】:当代中国 国家安全 新安全观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0.1 选题意义9-13
- 0.1.1 理论意义9-11
- 0.1.2 现实意义11-13
- 0.2 研究现状13-16
- 0.2.1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0.2.2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0.3 研究方法16
- 0.4 创新点16-17
- 1 中国新安全观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演进历程17-26
- 1.1 安全与国家安全观17-20
- 1.1.1 安全与国家安全观的含义17-18
- 1.1.2 历史上的几种国家安全观18-20
- 1.2 中国新安全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演进历程20-26
- 1.2.1 新安全观产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20-23
- 1.2.2 新安全观的形成与完善23-26
- 2 中国新安全观理论渊源与科学内涵26-41
- 2.1 中国新安全观的理论渊源26-31
-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安全思想26-27
- 2.1.2 中国古代国家安全理念27-28
- 2.1.3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安全理念28-30
- 2.1.4 西方国家安全理论的积极因素30-31
- 2.2 中国新安全观的科学内涵31-37
- 2.2.1 中国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31-35
- 2.2.2 中国新安全观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35-37
- 2.3 中国新安全观的特点37-41
- 2.3.1 参与主体上的多元性37
- 2.3.2 最终目标上的共赢性37-38
- 2.3.3 实现手段上的多样性38-39
- 2.3.4 合作内容上的广泛性39-41
- 3 中国新安全观的实践成就及其理论价值41-48
- 3.1 中国新安全观的实践成就41-45
- 3.1.1 加快了世界政治新秩序的构建进程41-42
- 3.1.2 维护各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安全42-43
- 3.1.3 抑制了周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增长43-45
- 3.2 中国新安全观的重大理论价值45-48
- 3.2.1 实现了国家安全思想的与时俱进45-46
- 3.2.2 国际合作理论研究中的新模式46-48
- 结束语48-49
- 参考文献49-54
- 致谢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素立;;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李晓敏;中国的新安全观[J];和平与发展;2002年02期
3 刘跃进;“安全”及其相关概念[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张凤霞;毛泽东、邓小平国家安全观之比较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李英;当代国家安全观的演变——兼论中国普遍安全观的确立[J];理论界;2003年02期
6 刘骞;;西方三大流派国际合作思想比较分析[J];兰州学刊;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娜;女性主义国家安全观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秀清;印度国家安全战略评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郝宁;德国新安全观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殷明明;中国国际战略新理念中的新安全观及其外交实践[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九安;十六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略新思路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新安全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7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