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志愿服务“志愿失灵”与政府矫正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志愿服务“志愿失灵”与政府矫正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公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政府供给能力出现严重不足。在这种背景之下,社区志愿服务逐渐演化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供给方式,弥补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但在社区志愿组织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其本身的发展也出现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以美国非营利组织专家莱斯特·M.萨拉蒙提出的“第三方治理”理论和“志愿失灵”理论为研究工具,对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姑苏区社区志愿服务存在明显的“志愿失灵”现象,主要表现在志愿服务项目供需矛盾突出,志愿组织管理不良,志愿者后继无人以及志愿行动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四个方面。细究其“志愿失灵”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对社区志愿组织的认识定位有偏差,政府监管不到位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要解决社区志愿服务“志愿失灵”问题,政府应积极发挥起矫正责任:一是明确社区志愿组织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治理第三方”地位,构建起社区公共服务“第三方治理”体系;二是转变职能,助推社区志愿组织社会化发展;三是加强制度保障,全面构建志愿服务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健康良性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治理 志愿失灵 社区志愿服务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3;D632.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20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9-11
- 1、研究背景9-10
- 2、研究意义10-11
- (二)研究综述11-17
- 1、社区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12-13
- 2、“第三方治理”理论和“志愿失灵”理论相关研究13-17
- (三)研究方法17
- (四)创新之处和研究困难17-18
- (五)研究内容18-20
- 第1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工具20-27
- 1.1 相关概念界定20-23
- 1.1.1 社区20-21
- 1.1.2 志愿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21
- 1.1.3 志愿组织和社区志愿组织21-22
- 1.1.4 非营利组织22-23
- 1.2 理论分析工具23-27
- 1.2.1 治理理论23-24
- 1.2.2“第三方治理”理论24-25
- 1.2.3“志愿失灵”理论25-27
- 第2章 社区志愿服务的兴起与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志愿服务的产生和发展27-32
- 2.1 社区志愿服务的兴起27-29
- 2.1.1 国外社区志愿服务的兴起27-28
- 2.1.2 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兴起28-29
- 2.2 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志愿服务的产生29
- 2.3 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29-32
- 第3章 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志愿服务的成效与“志愿失灵”及其原因32-53
- 3.1 姑苏区社区志愿服务的成效32-33
- 3.1.1 志愿队伍日益壮大32
- 3.1.2 志愿活动日益丰富32-33
- 3.1.3 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33
- 3.2“志愿失灵”现象33-44
- 3.2.1 志愿服务供需矛盾突出35-37
- 3.2.2 志愿组织管理不良37-41
- 3.2.3 志愿者后继乏人41-43
- 3.2.4 志愿行动众说纷纭、褒贬不一43-44
- 3.3“志愿失灵”原因分析44-53
- 3.3.1 认识定位有偏差44-46
- 3.3.2 政府监管不到位46-49
- 3.3.3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49-53
- 第4章 基于“第三方治理”理论的政府矫正策略53-63
- 4.1 转变观念,正确把握社区志愿组织的性质和定位53-55
- 4.1.1 明确志愿组织“治理第三方”地位,构建社区服务“第三方治理”体系53-55
- 4.1.2 加强宣传,,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55
- 4.2 转变职能,助推社区志愿组织社会化发展55-58
- 4.2.1 引导社区志愿组织逐步去行政化56
- 4.2.2 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化管理模式56-57
- 4.2.3 完善志愿服务社会协同机制57-58
- 4.3 制度保障,全面构建志愿服务社会保障体系58-63
- 4.3.1 加强立法,完善志愿服务法律保障58-59
- 4.3.2 健全激励制度,激发志愿者参与热情59-60
- 4.3.3 完善监督制度,规范志愿服务行为60-61
- 4.3.4 建立经费保障制度,解决志愿组织后顾之忧61-63
-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67
- 附录67-69
- 致谢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绿琦;;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穆青;;社区志愿服务的类型、内容与形式[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房山 党员积极投身平安奥运社区志愿服务[J];首都医药;2008年16期
4 肖伟;陈永革;;四川灾后重建社区志愿服务法治化的比较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梁莹;;媒体信任与公民的社区志愿服务参与[J];理论探讨;2012年01期
6 刘庆;;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调查——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年06期
7 梁莹;孙秋芬;;绿色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建设:现实困境与发展图景——以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调查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8 刘庆;;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调查——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赵怀娟;夏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经验、问题与对策——以W市“一米阳光”为例[J];理论导刊;2013年07期
10 周婷;;论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南通朝晖社区志愿服务的典型示范[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建民;万仁孝;;上海社区志愿服务状况的调查与思考[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与激励[N];中国社会报;2003年
2 温团邋记者 陈兆平;温江:社区志愿服务引入科学退出机制[N];成都日报;2007年
3 记者 高翠清;参与志愿服务 共建和谐社会[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4 记者 安克明;团中央“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正式启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顾鑫;建好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6年
6 李亚杰;共青团中央启动“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汤晋苏;社区志愿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满足多样化要求[N];中国社会报;2006年
8 记者 何迪 通讯员 丁燕英;我市启动“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N];孝感日报;2006年
9 胡淼;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启动仪式举行[N];营口日报;2007年
10 王眉灵;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站今年开建[N];成都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华萍;上海社区志愿服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吴翔翔;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铧屹;后亚运时期广州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张文然;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贾子英;城市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实践探索[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6 雷夏雯;重庆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章丽丹;社区治理视角下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晓瑜;共产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路径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敏;合肥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10 葛明旭;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志愿者培训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苏州市姑苏区社区志愿服务“志愿失灵”与政府矫正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7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