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从均势体系到协调体系:东亚国际体系转型方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17:26

  本文关键词:从均势体系到协调体系:东亚国际体系转型方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中国崛起、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东亚国际体系内权力分配发生变化,导致体系结构转变,东亚国际体系逐渐朝均势体系方向转型。但是,以对抗、制衡观念为指导的均势并不能给东亚地区带来真正的实惠,相互遏制容易引起冲突甚至战争,更会波及整个地区的和平、发展,这是各国都不愿意接受的结果。由此引发出一个问题链条,第一,如果均势体系不能更好的适应东亚现实环境,那么有无其它可选之项?第二,如果存在这一可能,则有无实现之法?基于上述两个问题,文章的正文分三个部分予以回答,第一部分,厘清相关概念,即国际体系和体系转型,确定了国际体系转型的条件以及影响因素,并通过讨论协调和均势的主观、客观内涵确定协调体系、均势体系等概念,协调体系和均势体系是协调和均势的客观状态;第二部分,讨论东亚体系转型的均势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均势体系对于东亚地区的影响,这一影响首先给中国的继续发展构成阻碍,随着均势程度的加深,可能会危害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第三部分是论述的重点,首先提出协调体系同均势体系的联系与差别,相同之处主要包括政治哲学基础和现实目的。而差别则涵盖三部分,分别是均势追求绝对优势,协调追求权力均等;协调体系较之于均势体系稳定性更强;协调更注重合作。随后又进以论述协调体系的东亚适应性,东亚存在构建协调体系的现实需要,也存在制度基础和观念基础。较之于均势体系,协调体系强调自我克制、协调、合作等原则,能够促进国家的合作交往,有效的防止危机扩大,符合未来国际发展的潮流,更适用于东亚现实国际环境,也是回答了文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随后,为了实现东亚国际体系的“协调”转型首先需要从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开始,这一结论回答了如何实现协调体系。当然,建立协调机制还需要处理好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大国之间的利益性矛盾和大国小国之间的利益性矛盾。而后以协调机制为基础,继续贯彻协调观念,加强国家间的协调互动,最终构建东亚协调体系。
【关键词】:东亚国际体系 体系转型 均势体系 协调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3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绪论8-20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8-11
  •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1-18
  • (三)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18-19
  • (四)本文的创新点和难点19-20
  • 一、国际体系转型与均势体系、协调体系的内涵20-34
  • (一)国际体系与国际体系转型20-25
  • (二)国际体系中的“均势”与“协调”25-34
  • 二、东亚体系转型的均势趋势34-44
  • (一)体系要素变化引起东亚国际体系转型35-39
  • (二)东亚国际体系转型的趋势39-44
  • 三、东亚国际体系转型的“协调”转向44-60
  • (一)均势体系与协调体系的联系与差别44-48
  • (二)协调体系在东亚的构建基础和适用性48-55
  • (三)东亚协调体系转型的基本路径及难点55-60
  • 四、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6
  • 作者简介66-67
  • 后记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清;蓝华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机制现状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吕建华;吴失;;海洋伦理学研究对象及其框架体系建构初探[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马丽丽;;浅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体系建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4 刘钰,周毅之;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新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5 谢松明;;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原则[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汪盛玉;;马克思人学语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7 黎伟;刘晓云;;学分制模式下大学生弱势群体帮扶体系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03期

8 张书林;;基层一线党代表发挥作用的体系建构[J];桂海论丛;2013年01期

9 马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的体系建构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10 李华;王思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及其原则——以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例[J];理论与改革;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章远;;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探析[A];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优秀交流论文集[C];2013年

2 黄黔丰;;“培育现代职业人体系建构”的构想[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华明;;基于高职教育新定位的“项目实践——理论整合”课程体系建构方法[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万资姿;从价值体系建构走向核心价值观凝练[N];光明日报;2012年

2 马建辉;走向自信的文化理论体系建构[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朱辉军;文艺与核心价值观的互动[N];文艺报;2013年

4 赵义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视阈转换与阐释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孙麾;学术原创在评价体系中不应缺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透视[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桑溥;从均势体系到协调体系:东亚国际体系转型方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郭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西华大学;2014年

4 占毅;关于科技创新体系建构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田耿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李建军;唯物辩证法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构[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娟;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郝冬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9 王若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论析[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卢园园;“80后”新生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从均势体系到协调体系:东亚国际体系转型方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91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5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