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哲学思考
本文关键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哲学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以及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并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公平提到了改革的价值高度,系统部署的各领域改革举措,无一例外地都在向着“公平”发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又把把公平提到了司法的高度,指出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研究社会公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究竟应该从什么角度或路径去理解公平,如何把握和做到公平具有多样性,论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共有四个部分,其主要框架和研究内容如下:绪论包括选题意义,分析评述目前我国对公平问题的研究状况以及提出研究的目的和创新之处。第一章,首先解释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内涵,本章将公平的概念以及易混淆的公平和正义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并主要分析了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和和特点,从而为我们更好的理解社会公平打下牢固基础,利于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社会公平到底是什么。第二章是我国社会主义公平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公平,就要了解公平的历史发展阶段,本章陈述了我国社会公平的思想溯源、建国初期的社会公平表现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我国的社会公平问题。第三章提出我国社会公平的辩证性,从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角度出发,分析了社会公平的普遍性、矛盾性以及规律性,为我们更好的认识和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路径。第四章主要讲了社会公平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一些策略措施以及社会公平发展的基础,为共产主义社会公平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公平 社会公平 效率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CT6-11
- 绪论11-18
- (一)选题意义12
- 1、现实意义12
- 2、理论意义12
- (二)研究现状12-16
- (三)研究目的及创新16-18
- 1、研究目的16
- 2、研究创新16-18
- 一、社会公平的基本内涵18-31
- (一)公平的内涵18-28
- 1、公平的概念18-19
- 2、公平与正义的比较19-23
- 3、公平原则、公平观和公平感的简单概述23-28
- (二)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28-29
- 1、权利公平28
- 2、机会公平28-29
- 3、规则公平29
- (三)社会公平的特点29-31
- 1、概念的历史性29
- 2、评价尺度的双重性29-30
- 3、范畴的相对性30-31
- 二、我国社会公平的发展历程31-40
- (一)我国社会公平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31-32
- 1、早期的大同思想31
- 2、关于土地的平均思想31-32
- (二)建国初期我国社会公平的表现32-34
- 1、人民当家作主32-33
- 2、追求分配公平33-34
- (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发展34-40
- 1、注重效率35-37
- 2、公平与效率的统一37-38
- 3、更加注重公平38-40
- 三、辩证看待我国的社会公平40-49
- (一)社会公平的普遍联系性40-44
- 1、社会公平与制度40-41
- 2、社会公平与效率41-43
- 3、社会公平与伦理道德43-44
- (二)社会公平的矛盾性44-46
- 1、实现社会公平不应回避矛盾44-45
- 2、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45-46
- (三)社会公平的规律性46-49
- 1、社会公平的发展是有条件的、相对的46
- 2、社会公平的实现要把握好度46-47
- 3、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公平47-49
- 四、我国社会公平的完善发展49-54
- (一)我国社会公平的完善49-51
- 1、调节经济增长,改善收入分配49
- 2、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49-50
- 3、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50
- 4、加大反腐力度,,促进社会公平50-51
- (二)我国社会公平的发展51-54
- 1、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力奠定了社会公平发展的物质基础51-52
- 2、共产主义公平是最高理想的社会公平52-54
- 结束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61
- 附件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银传,郑洁;社会公平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学习与实践;2005年05期
2 易小波;;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J];重庆行政;2005年03期
3 俞可平;;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J];理论参考;2005年03期
4 奂平清;;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J];前线;2006年02期
5 马静;苑世清;;维护社会公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理论学习;2006年01期
6 吴家庆;;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J];湖湘论坛;2006年01期
7 李铁明;;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要厘清四种认识[J];湖湘论坛;2006年01期
8 亓荣俊;;论社会公平与发展的和谐统一[J];理论学习;2006年12期
9 陈琳;;实现社会公平需要制度作保证[J];学习月刊;2006年22期
10 卢周来;;社会公平的出口在哪里[J];同舟共进;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旗;;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肖百冶;赵汝周;;政府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梁宗常;;实现社会公平是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A];2006年“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莫世波;;关于社会公平的几个问题[A];2006年“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俊勇;;促进社会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实;;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5年
7 陈怡;;维护利益时代的社会公平和正义[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许凌志;;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广西的基础[A];2006年“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宇;;关注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10 李实;;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代泉;法律永恒的价值目标——社会公平[N];四川日报;2000年
2 韩健鹏;用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N];黑龙江日报;2007年
3 范丽东 全浩亮;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不断促进社会和谐[N];四平日报;2007年
4 记者 邓红阳;领会精神实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N];法制日报;2012年
5 罗艳;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N];湖南日报;2012年
6 首席记者 孟宝林;依法强力治理违法建设 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N];牡丹江日报;2012年
7 代金平;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N];内蒙古日报(汉);2012年
8 深圳商报评论员 苗凡卒;深圳要争当社会公平的试验田[N];深圳商报;2012年
9 ;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起点(之一)[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10 ;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起点(之三)[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家付;现阶段我国社会公平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健;基于社会公平的公共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顾金喜;社会公平合作体系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矫幸;关于我国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吉庆;社会公平建设的政府引导[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杨昌尧;社会公平的界定与实现途径[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赫悦彤;胡锦涛社会公平思想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朱春慧;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平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机制[D];齐齐哈尔大学;2015年
5 李海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理论与社会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娟;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哲学思考[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梁晓艳;论政府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D];山西大学;2008年
8 彭乐;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社会公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胡义清;我国社会公平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殷德旺;制度视野下的社会公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哲学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39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