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安倍首相第二任期对华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8 21:26

  本文关键词:安倍首相第二任期对华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末期,国际社会上呈现这样一个事实:苏联退出历史舞台,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获得了冷战的终极胜利。然而,国际格局和权力分布并没有按预想的方向发展。在安倍晋三第二任期时,日本国内老龄化、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美国重返亚太政策、中日复杂的双边关系以及中国的迅速崛起等都共同制约着安倍政府对华政策的走向。尤其是中国在这段时间里厚积薄发,赶超日本经济,成为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冲击着一直以经济立国的日本的亚洲霸主地位。安倍晋三考虑各种因素之后,针对不同领域,在其第二任期期间提出相对应的对华策略。在政治方面,奉行“价值观外交”、激化钓鱼岛争端、挑拨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以期遏制、围堵中国,而且日本当局践踏和平宪法,出台新安保法,妄图以法律的形式获得集体自卫权。在军事方面,巩固日美盟友关系、追随美国一直是日本的主线。在新的国际局势下,美日有共同的契合点。在历史认识问题层面,日本当局徘徊在教科书、靖国神社、侵略历史等问题上,安倍政府更是犯了严重的历史认知错误,将中日关系推向低谷。在经济方面,安倍政府的对华策略较政治和军事安全等方面要显得复杂得多,在冷对中国重大经济倡议的同时,又不得不与中国合作。安倍政府对华经济的两面性,暴漏无疑。然而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难以填平政治、军事等领域所造成的沟壑。安倍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不仅失信于中国人民,两国之间很难实现政治互信,而且使民间交流层面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两国间的经济贸易额也呈现递减之势。更重要的是,此举亦加深了亚洲国家的互相猜忌,成为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难以解决的一颗毒瘤。鉴于安倍政府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中国政府应在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下,审时度势,在构建东北亚和平机制的基础上,应对安倍首相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对于日本来说,“普通国家化”的王牌并不是日美同盟,也不是强硬势力,安倍政府只有在尊重历史、尊重邻国的基础上,才能赢得亚洲邻国的谅解,并为本国的执政注入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背景 对华政策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31.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12
  • (一) 选题背景7
  • (二) 相关文献综述7-11
  • (三) 本文研究方法11
  • (四) 研究意义11-12
  • 一、安倍首相第二任期制定对华政策的背景12-16
  • (一) 日本国内因素12-13
  • (二) 美国因素13-14
  • (三) 中国因素14-16
  • 二、安倍首相第二任期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16-29
  • (一) 政治方面16-20
  • (二) 经济方面20-22
  • (三) 军事方面22-24
  • (四) 历史认识方面24-29
  • 三、安倍首相第二任期对华政策的影响29-34
  • (一) 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影响29-31
  • (二) 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31-34
  • 结语34-36
  • 参考文献36-38
  • 后记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亚玲;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评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茹莹;1945年前美俄(苏)对华政策特点之比较[J];齐鲁学刊;2003年01期

3 茹莹;二战结束前美国的远东战略与对华政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聂磊;论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张贵洪;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J];当代亚太;2004年10期

6 周海;第一次《对华宣言》是苏联对华政策的策略外交[J];理论界;2004年06期

7 郝建群;;日本对华政策中的媒体和舆论因素[J];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07期

8 吴黎明;;理性看待欧盟对华政策文件[J];w挛胖芸

本文编号:495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495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a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