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区主义

发布时间:2017-08-13 06:07

  本文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区主义


  更多相关文章: 东盟 对外贸易 发展特点


【摘要】:地区主义有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两种主要讨论方法。本文主要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地区主义的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然后对国际关系理论中涉及地区主义的有关学说和流派进行梳理,并特别对地缘经济学与地区主义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地区主义的基本逻辑。文章最后就地区主义研究的可能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初步提出了"地区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东盟 对外贸易 发展特点
【分类号】:D81
【正文快照】: 地区主义(regionalism)是近年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 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地区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将随着中国 更多地参与地区合作而更加突出。但是,就目前国内关于 地区主义研究的成果来看,普遍存在着不够系统和深人的 问题,有的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本文将从地区主义研究 的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光盛;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缘经济学[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2 汉斯·W.莫尔,郎平;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相互矛盾还是相互推动的进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王斌;贾雪;;以东北亚安全为视角议中国国家身份之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王润斌;熊晓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外交决策的历史审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赵长峰,宋秀琚;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合作观解读[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5 张丽华;;相互依存条件下的国家主权[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6 娄伟;;论国际冲突的根源——一种理论的比较分析[J];长白学刊;2010年04期

7 张燕军;;大国协作、共同安全——东北亚安全合作模式的探索——及与均势、霸权稳定模式的比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余泳;;21世纪初中国对大国与邻国外交的转型——国际体系变革视角的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李海龙;;国际制度中的社会化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10 李寿庭;杨肖飞;;关于国际战争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长江论坛;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泽生;王淑云;;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中国铁矿石定价策略[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志敏;;从“蜜月”回归正常?:新多极世界中的中欧关系[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王帆;;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复杂系统整体性思维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孙泽生;;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中国铁矿石定价策略[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6 杨旗;;世界体系理论的知识谱系[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7 齐皓;;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累积阶段——从理论革命到实证研究[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8 孙力舟;;西汉时期东亚国际体系的两极格局分析——基于汉朝与匈奴两大政治行为体的考察[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9 邝艳湘;;第三世界国家的安全:矛盾与启示[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10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5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晓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9 刘兴宏;亚洲开发银行的决策过程及相关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郭秋梅;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国际迁移组织(IOM)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训;伊斯兰会议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俞琳;影响环境议题设置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6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罗满秀;试论国际政治资源对金融危机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9 谭z佯,

本文编号:665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665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a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