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国际关系论文 >

山西省静乐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2:31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静乐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留守儿童 二元社会结构 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城市生产力得到大大解放,经济飞速发展。而农村经济依然很落后,农民生活水平比较低,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很大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不在村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转而向城市谋生。但是也伴随着好多问题的产生,比如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不能正常入学,被逼无奈只好留在老家。父母与子女长时间的分开,使得这些孩子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在学习、心理、安全、道德等方面产生了好多问题,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因此一定要对此加以关心、关注,积极探索好的办法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本研究在对山西省静乐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开展的,以实地调研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为支撑,从教育学、心理学、农村社会学多种视角出发,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静乐县留守儿童在学业方面、心理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多角度思考得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是家庭、学校、社会、制度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没有的到有效的发挥是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二元社会结构所致的随迁就读受阻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良的农村社会环境更加加剧了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最后通过对原因的探析提出了解决静乐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具体对策,对策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从强化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强化政府公共责任,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四方面进行了阐述。从体制层面来讲,应建立与人口流动相适应的义务教育机制,主要为建立从属地管理到弹性管理的管理体制、建立从过度分权到适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多元需求导向办学;从学校层面来说,学习应转变教育理念、架起家校畅通的桥梁、大力推进寄宿制办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从家庭层面来说,父母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做好代理监护人的教育工作。从社会层面来说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乎亿万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铸造。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二元社会结构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22.6;D669.5
【目录】:
  • 摘要9-10
  • 英文摘要10-12
  • 第一章 引言12-19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4
  • 1.3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研究14
  • 1.3.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研究14-15
  • 1.3.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研究15
  • 1.4 研究方案15-17
  • 1.4.1 研究内容15-16
  • 1.4.2 研究方法16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17
  • 1.4.4 技术路线17
  • 1.4.5 本文创新点17
  • 1.5 概念界定17-19
  • 1.5.1 农村留守儿童17-18
  • 1.5.2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18-19
  • 第二章 静乐县留守儿童有关现状分析19-24
  • 2.1 调研地基本情况及样本介绍19
  • 2.2 留守儿童有关情况统计19-24
  • 2.2.1 留守儿童家庭子女数量19-20
  • 2.2.2 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20
  • 2.2.3 留守儿童主要监护人的文化状况20-21
  • 2.2.4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地21-22
  • 2.2.5 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状况22-24
  • 第三章 静乐县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24-32
  • 3.1 学业方面的问题24-26
  • 3.1.1 学习成绩24
  • 3.1.2 学习兴趣24-25
  • 3.1.3 课后学习辅导情况25-26
  • 3.2 心理里方面的问题26-28
  • 3.2.1 存人际交往障碍26
  • 3.2.2 孤独感比较严重26-27
  • 3.2.3 性格变化明显27
  • 3.2.4 亲情淡漠27-28
  • 3.3 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28-30
  • 3.3.1 出手大方的不良花钱习惯28
  • 3.3.2 沉迷网游不能自拔28-29
  • 3.3.3 打架斗殴经常发生29
  • 3.3.4 偷盗行为接连不断29
  • 3.3.5 参与赌博积习难改29-30
  • 3.3.6 涉黄现象偶有发生30
  • 3.4 安全方面的问题30-32
  • 3.4.1 留守儿童经常发生意外事故30
  • 3.4.2 留守儿童更容易遭受欺负30-32
  • 第四章 静乐县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剖析32-38
  • 4.1 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监护人监管不力32-34
  • 4.2 学校没有有效地承接教育责任34-35
  • 4.3 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不利影响35-36
  • 4.4 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36-38
  • 第五章 解决静乐县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38-46
  • 5.1 强化家庭教育责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38-39
  • 5.2 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构建学校教育主阵地39-42
  • 5.3 强化政府公共教育的责任,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42-44
  • 5.4 整合社会各界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44-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48-50
  • 致谢50-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问题评述[J];青年研究;2006年03期

2 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导刊;2006年06期

3 谢海燕;刘玖玲;;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J];理论观察;2006年04期

4 顾秀莲;;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妇运;2006年12期

5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J];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Z2期

6 ;关于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与建议[J];世纪行;2007年02期

7 王生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培养与教育问题探析[J];理论建设;2007年01期

8 张平;;泾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J];决策;2007年11期

9 张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和行为问题现状及对策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聂茂;厉雷;李华军;;农村留守儿童的悲剧:少年杀人犯[J];乡镇论坛;2008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旭;;浅谈图书馆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晓亮;潘昌荣;;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3 胡振民;;关注我区农村留守儿童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戴洪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广西自治区龙州县调研报告[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5 寇冬泉;谭菊放;;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书越;;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调查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7 刘玉连;;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形态与发展困境[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廖杰;;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生活形态调查及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王双桂;;让留守的天空不再孤独——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活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戴娟;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实际问题[N];重庆日报;2007年

2 关威 王贵江 记者 秀霞;团省委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3 吴晶晶;我国将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N];今日信息报;2006年

4 何聪 盛若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N];人民日报;2007年

5 杨文;我省部署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N];山西日报;2007年

6 曾曦;江西出现农村留守儿童进城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本报记者 宋智慧;联合“会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N];湘潭日报;2007年

8 王高峰;市妇联发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倡议[N];新乡日报;2007年

9 记者 廖焕兵 通讯员 郭剑峰;开展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活动[N];益阳日报;2007年

10 苏银海邋夏吉春;河南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N];人民公安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纪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3 杨文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亚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晓萍;农村留守儿童自我认同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蒋曼曼;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邵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思考[D];云南大学;2012年

8 王焕霞;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曾祥文;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10 李蔚波;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05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05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5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