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中的中美博弈探究
本文关键词:南海问题中的中美博弈探究
【摘要】:当前南海地区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加深,南海问题相关国家不断采取挑衅行为来破坏南海地区稳定秩序。而作为域外国家的美国也借着维护国际正义和国际航道通行自由来干涉中国的南海事务,这更激起南海问题相关国家对南海地区秩序的冲击。南海问题十分复杂,涉及的相关问题以及当事方较多,从表象上看,南海问题主要是中国与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利益纠纷,但实质上是美国回归亚太后,为实现对中国的制衡,在南海地区进行战略博弈。研究南海问题是多方面和多视角的,但是要真正认识南海问题,就需要充分认识中美在南海地区的博弈进程。所以本文将中美在南海地区的中美博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刻剖析南海问题的实质,从而对南海问题有一个正确、全面解读。要认识到南海问题的实质是中美关系博弈,就需要对南海问题的缘起加以梳理。本文第一部分从东盟国家对南海问题的立场态度,以及美国在南海问题立场上变化,来分析出当年南海问题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借助南海问题同中国进行博弈。本文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是对在南海问题中,中美两国是如何进行博弈的。从多方面浅析博弈现状与进程,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对立,力量部署对立,以及受美国影响的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对立,从而促使中美在南海博弈上形成对立态势。在博弈手段上,美国试图通过国际舆论将中国的南海问题国际化,并且拉拢东盟有关国家来制衡中国。同时,中国为了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和保证南海地区安全秩序,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应对。无论是在态势上,还是中美在南海地区的安全关系互动上,都将形成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实质进行总结。本文第四章从地缘战略下的遏制与突围,海上航行安全的管辖权争夺,以及地区影响力的竞争三个方面对中美在南海地区的博弈实质进行归纳。南海问题依旧存在,并在发展态势上不容乐观,但并非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文第五章,从博弈方数量将会增加,博弈强度将会加大,以及解决路径的产生,从正反两面来分析中美在南海问题上博弈的发展趋势,以此对南海问题有一个理性认识。
【关键词】:南海问题 中美关系 大国博弈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82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4
- 1. 研究意义9
- 2. 研究现状9-12
- 3. 研究方法12-14
- 第1章 南海问题的缘起14-20
- 1.1 南海问题的历史演变14-15
- 1.2 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15-17
- 1.3 中美在南海问题的立场变迁17-20
- 第2章 中美在南海问题的对立现状20-28
- 2.1 中美在南海的政策对立20-23
- 2.2 中美在南海的力量布局23-25
- 2.3 东盟在南海对中美的影响25-28
- 第3章 中美在南海地区的博弈手段28-33
- 3.1 美国引导南海问题国际化28-29
- 3.2 美国联合东盟各国制衡中国29-31
- 3.3 中国加强对南海地区的掌控31-33
- 第4章 中美南海问题博弈的实质33-40
- 4.1 地缘战略下的遏制与突围33-35
- 4.2 南海地区海域航道管辖权的竞争35-37
- 4.3 新的力量格局下地区影响力的争夺37-40
- 第5章 中美在南海问题的博弈趋势40-46
- 5.1 域外大国博弈棋手增加40-42
- 5.2 南海问题中美博弈力度的增强42-44
- 5.3 未来解决南海问题的路径选择44-46
-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燕辉;杨凯;;南海问题怎么办?[J];南风窗;2010年03期
2 龙心刚;梁东兴;;论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J];东南亚纵横;2010年09期
3 陶连洲;;矛盾与选择: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南海问题[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李金明;;南海问题:美国从中立到高调介入[J];世界知识;2010年24期
5 江淮;;拨开迷雾看南海[J];世界知识;2010年16期
6 杨青;;“南海问题”的实质和中国的政策[J];新远见;2010年12期
7 农学谦;;我国南海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3期
8 韩阁;;南海问题形势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9 李金明;;南海问题:区域外大国介入及其发展态势[J];新东方;2011年05期
10 郑泽民;;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战略考虑与立场转变[J];新东方;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代元龙;;加强国际法研究,多角度多方式解决南海问题[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汪树民;;中国成长的烦恼——南海问题的困境与出路[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3 王俊彦;;论美日在钓鱼岛、南海态度的险恶变化[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4 邓应文;;论越南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与其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宏俊;;从海上强国到海疆危机——明清时期东亚秩序变迁中的南海问题[A];郑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鹏鸿;深度观察“南海问题”[N];解放日报;2000年
2 记者 陈成智;两岸南海问题民间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N];海南日报;2009年
3 郑泽民;警惕美国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N];国防时报;2010年
4 郑泽民;图谋介入,,美国引领南海问题大合唱[N];国防时报;2010年
5 郑泽民;菲律宾南海问题表态为何自相矛盾[N];国防时报;2010年
6 记者 许春媚 特约记者 王仪;两岸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博鳌举行[N];海南日报;2011年
7 ;外交部:不接受菲律宾关于南海问题无端指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8 本报驻泰国记者 丁刚;南海问题缘何会被炒热[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赴马来西亚特派记者 暨佩娟;和平解决南海问题需要推进信心建设[N];人民日报;2011年
10 钟声;解决南海问题需要实实在在做点什么[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京花平;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文文;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关东;美国对中国南海问题的介入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永厅;“南海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鑫刚;中国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D];辽宁大学;2014年
6 孙煜东;中国南海问题中的印度参与[D];河北大学;2015年
7 谭鹏飞;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演变及中国的应对策略[D];山东大学;2015年
8 熊珲;新世纪中越双边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9 王看;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噪声策略[D];暨南大学;2015年
10 朱子露;论预防性外交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及适用[D];外交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993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9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