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的邪教传播与防范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四川民族地区的邪教传播与防范对策研究
【摘要】:邪教具有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反道德的性质,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天敌。邪教在民族地区的传播,对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与各民族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梳理分析了近年来各类邪教组织在四川民族地区的传播概况、传播路径及其危害,并对当前四川民族地区的反邪教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关键词】: 四川 民族地区 邪教 对策研究
【分类号】:D669.8
【正文快照】: 邪教自产生以来,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对人类身体和心灵的伤害就从未停止过。尽管世界各国各民族都在反对与防范邪教,但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关于邪教的被一致认可的标准定义。一般而言,各种各样的定义对邪教的成因、特征、目的等的认识都大同小异,普遍的观点认为邪教“具有明显的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英;;生态文明视角下四川民族地区产业跨越[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袁晓文;文兴吾;;长江上游生态重建与四川民族地区新世纪发展道路[J];四川政报;2001年07期
3 王卫平;;关于四川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优先型”发展模式的战略构想[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母涛;;四川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6年02期
5 ;固本强基 凝聚民心——四川民族地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工程的经验和启示[J];中国民族;2004年03期
6 张芮菱;;“平等”与“可持续”理念下的四川民族地区发展方式转变[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董玉梅 ,庄万禄 ,杨泽群 ,王康 ,吴建国;四川民族地区的知识分子人才战略研究[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吴德辉;;四川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支持[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9 文兴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与四川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J];四川政报;2003年05期
10 郑邦才;四川民族地区消费特点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蕴;蔡伟民;康杰;;四川民族地区基层人才建设对策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邓万祥;特色经济扮靓四川民族地区[N];农民日报;2002年
2 周前进;四川民族地区“两项资金”投向初定[N];西部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喻宁;60年四川民族事务:经济实力成倍增强[N];经理日报;2009年
4 苑坚;四川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稳步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本报记者 郝勇;建立与生态环境友好的水电发展理念[N];四川日报;2006年
6 川统;四川民族地区 城镇居民收入显著提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周前进;四川民族地区两项资金“十二五”投向初定[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川民;四川民族地区确立加快发展目标及路径[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彭国平;调整+整合[N];乐山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鄢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建贤;四川民族地区社会跨越式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曹璐;四川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王卓;四川民族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运行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93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guanxi/99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