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汉代尺度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06:13

  本文选题:汉代考古 切入点:汉尺 出处:《东南文化》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代的尺度,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与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而逐步得到深化。汉代尺度的考古发现及其分析表明,两汉时期日常用尺主要有铜尺、骨尺和木尺,其材质、装饰等既有时代性差异,又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且多作为女性用品陪葬。其时一尺的实际长度,西汉和新莽时期一般为23厘米,东汉一般为23.4厘米,可以视作当时的标准量值。在考古学研究中,应当以此计算和理解汉代器具和建筑物等的尺寸,但又不宜完全拘泥于这个标准量值。因此,考古学研究中需要有科学的"尺度观",即既要运用当时的尺度及其观念对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各种遗迹和遗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但在实践中又不宜绝对化。
[Abstract]:The scale of the Han Dynasty has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research of scholars in the past dynasties, and has been gradually deepened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The scal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their analysis of the Han Dynasty show that the common ruler used in the Han Dynasty mainly consists of copper ruler. The material and decoration of bone ruler and wood ruler are not only different in time, but also regional in nature. The actual length of one foot is usually 23 cm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Xinmang period, and 23.4 cm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standard value of the time. I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we should calculate and understand the size of the Han Dynasty utensils and buildings, but should not be completely bound to this standard value. I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there is a need for a scientific "yardstick", that is to say, it is necessary to observe and analyze all kinds of archaeological relics and relics in historical period by using the scales and their concepts at that time, bu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be absolute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分类号】:K87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深富;王仕安;;山东日照汉代海曲史考略[J];东南文化;2005年06期

2 张鑫如;;长沙东郊雷家嘴东汉墓的清理[J];考古通讯;1958年02期

3 罗张;;长沙北郊东汉墓中出土的铜尺[J];考古;1959年12期

4 ;我国度量衡的产生和发展[J];考古;1977年01期

5 丘光明;中国古代度量衡标准[J];考古与文物;2002年03期

6 方国锦;;鎏金铜斛[J];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09期

7 天石;;西汉度量衡略说[J];文物;1975年12期

8 ;广西梧州市近年来出土的一批汉代文物[J];文物;1977年02期

9 信立祥;雷云贵;屈盛瑞;;山西朔县秦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7年06期

10 印志华;李则斌;;江苏邗江姚庄101号西汉墓[J];文物;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崇{|;;硬租与实租:晚清民国徽州地租研究——以《金长千公会租簿》数据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庆柱;;从曹魏都城建设与北方运河开凿看曹操的历史功绩[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3 贾兵强;;楚国粮食产量测算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4 汪春泓;;关于《史记·五宗世家》之“河间献王”事迹疏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曲柄睿;;秦汉郎中令与卫尉的权力分野——以《史记·吕太后本纪》所载刘章击杀吕产事为切入点[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1期

6 韩汝玢,孙淑云,李秀辉,潜伟;中国古代铜器的显微组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井上和人;吴丽丹;;渤海上京龙泉府形制新考[J];边疆考古研究;2005年00期

8 王智远;;旅顺博物馆藏青铜器概述[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9 姜佰国;;京津冀地区汉代墓葬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10 郑春颖;;长川一号壁画中所见高句丽服饰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亚;;秦汉上林苑的功能及其与都城发展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松长;;连云港海州双龙汉墓出土汉代漆尺彩绘图像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姜玉梅;;略述青川郝家坪木牍之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浈;;官尺·营造尺·鲁班尺——古代建筑实践中用尺制度初探[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朴玉顺;;沈阳故宫建筑大木构件的权衡[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6 王其yN;周晓薇;;隋代墓志铭祛伪三例[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7 何世民;;方寸匕容量探析[A];全国第3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邱云飞;;从考古发现看先秦秦汉时期的卫生设施[A];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江剑波;;“故九针者,从南方来”——壮族兽医针灸初探[A];中国《活兽慈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美仙;基于药物重量实测的经方本原剂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宋佳;经方50味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静;战国秦汉漆器的装饰工艺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相燕;民国时期山东教育经费研究(1912-1937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燕;汉代艺术中的仙山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孙晓飞;场景与图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赵妍;京津冀地区汉代墓葬的历史地理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探戈;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戎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魏孔峰;西汉反货币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家珍;;“熨斗”和“,

本文编号:1564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564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b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