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徐州地区汉画像石墓柱分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30 13:38

  本文选题:徐州 切入点:汉画像石墓 出处:《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徐州地区发现并出土有大量汉画像石,是汉画像石遗存较多的地区之一。汉画像石墓柱作为汉代墓葬的重要构件,在汉画像石墓葬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墓柱的系统研究,有助于完善汉代画像石墓的研究内容;对汉画像石墓柱进行分型分式,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更加完善了汉画像石研究体系。对汉代墓葬的建筑研究,也能够为了解汉代民居建筑提供一定依据。另外,通过研究分析墓柱的结构作用及其与相关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能够极大地促进墓葬复原工作的开展。墓葬复原工作一直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又因着其开展工作受到各种条件限制而具有一定难度,通过对墓柱的研究,为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本文尝试从汉画像石墓柱出现的位置和构造、图像内容、雕刻技法、装饰内容等方面的梳理与讨论,开展对汉代画像石墓中的墓柱研究。通过对徐州地区经过科学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葬中的墓柱和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馆藏汉画像石墓柱的分类整理分析,得出墓柱所在位置的一般规律,认识墓柱在汉画像石墓中的功能及所反映出的文化特点。进行汉画像石墓柱中外来文化因素的研究,探讨汉代对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概述了目前学术界对于汉画像石墓柱的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为汉画像石墓柱的溯源、统计和分类研究,并对带有墓柱的画像在墓室中的位置做了简单的研究,第三部分对带墓柱汉画像石墓进行分型分期研究,并简单介绍了徐州地区汉画像石墓出现及兴盛的原因,第四部分在统计徐州地区国有单位收藏的汉画像石墓柱后,对所搜集的墓柱进行分型分期研究,第五部分对墓柱汉画像石上的图像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其雕刻技法的研究,第六部分对墓柱反映的外来文化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了汉代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和融合。最后部分为通过研究探讨得出的结论。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Han stone statues have been discovered and unearthed in Xuzhou area, which is one of the areas where the Han Dynasty portrait stone remain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an Dynasty tombs, the Han stone tomb column was discovered and unearthe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Han Dynasty stone tombs. Through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pillars of the tombs, it is helpful to perfect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the stone tombs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the pillars of the Han stone tombs. The study of Han Dynasty tombs can also provide a certain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Han Dynasty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addition,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tomb colum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mb column and related building components, It can greatly promote the work of grave restoration. The work of grave restor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topics of concern in academic circles at presen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he work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various condition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olumn of tomb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arve out and discuss the posi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Han stone tomb column, the image content, the carving technique, the decoration content, and so on.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pillars of the Han Dynasty stone tombs.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illars of the Han Dynasty stone tombs and the Han Dynasty stone portrait tombs collected by the Xuzhou Han Dynasty Stones Museum through the scientific excavation of the Han Dynasty stone tombs, The general rules of the position of the pillars are obtained, 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pillars in the tombs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in them are recognized. The study on the foreign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pillars of the Han stone sculptures is carried out.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summarizes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Han stone tomb pillar, the second part is the tracing, stat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Han Dynasty stone tomb pillar. It also makes a simple study on the position of portraits with pillars in the tombs. The third part studi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aging of Han stone tombs with tomb pillar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asons for the appearance and prosperity of Han stone tombs in Xuzhou. The fourth part, after the statistics of the Han stone graveyard column collected by the state-owned units in Xuzhou area, carries on the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to the collected tomb pillar, the fifth part carries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the tomb column Han portrait stone image,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n its carving technique. The sixth part discusses the foreign cultural factors reflected by the tomb column, and analyzes the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in the Han Dynasty.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7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勇前;略论徐州汉画像石[J];西北美术;2000年02期

2 张子中;关于汉画像石的文化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杨希;陕北汉画像石浅说[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4 李江涛,娄宇;汉画像石中的祭祀题材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汪小洋;江苏汉画像石动物图像的宗教意识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廖开霞,李诗芳,燕燕燕;试谈滕州汉画像石的史料价值[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年03期

7 彭洋云 ,张文华;痴迷汉画像石的吕风林[J];中州统战;2003年04期

8 李江涛,娄宇;汉画像石中的祭祀题材初探[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张子中;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精神[J];民族艺术;2004年01期

10 刘辉;;淮北汉画像石初步研究[J];中国书画;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世勇;颜道彩;陈庆峰;;滕州汉画像石分布解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耘;李慧;燕燕燕;颜道彩;;滕州新发现汉画像石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先兴;;论汉画像艺术中的民间信仰性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记者  孙娜;汉画像石新馆确定六大陈列主题[N];徐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高云天 彭春祥;汉画像石精品艺术展今起在连云港市展出[N];徐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唐红丽;大汉雄风今犹在 汉画像石书汉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代厚葬之风孕育了汉画像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蒋英炬 杨爱国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汉画像石研究应立足原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形象资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朱绍鸿;汉画像石的陈列手法[N];中国文物报;2014年

9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彭俐;让汉画像石为奥运服务[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顾颖;汉画像祥瑞图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史培争;汉画像与历史故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莹;陕北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2 侯晓宇;徐州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强;汉画像石艺术的现代化转化之可行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沈潜;汉画像石中的“绘画感”与“设计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孔琳;汉画像视觉图式的空间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邓攀;河南汉画像石的地域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吴琼;淮北汉画像石的文化特色及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方欣;汉画像石装饰元素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10 梁愿;陕北、晋西彩绘汉画像石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86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86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d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