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江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遗产保护研究
本文选题:图们江地区 切入点:朝鲜族 出处:《吉林建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传统村落是地域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承载着村民的集体文化记忆,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多重价值,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传统村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幅减少,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之下,开展图们江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既具现实必要性,又凸显紧迫性。本文以朝鲜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村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生关系的构建为切入点,对图们江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全面研究。本课题研究总体思路:首先,在对“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学术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术界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了论文研究的重点思路,即在充分揭示朝鲜族传统村落价值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分析图们江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之间的文化生态关系,提出基于协调传统村落建筑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居民生活方式之间关系的传统村落遗产保护策略和方法。其次,对图们江地区的区位,自然和人文环境背景以及图们江地区朝鲜族历史文化的演变、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朝鲜族传统村落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图们江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的择址理念、空间形态布局、民居特色及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发展、类型及现状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图们江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的价值构成及其价值内涵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和探讨朝鲜族传统村落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共生关系,为保护策略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以此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发现村落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现实困境,提出对图们江地区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性”保护策略和方法。通过对图们江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能进一步发掘该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增强当地朝鲜族传统村落居民对传统村落的价值认知,增强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在传统村落的更新改造中能切实起到保护和延续村落文脉,增强朝鲜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It bears the collective cultural memory of the villagers and is the spiritual home of all Chinese people. It has many values such as history, culture, science, art, society, economy and so on.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cultural heritage.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decreasing at an unprecedented speed, or even facing the crisis of disappearance.Under this background,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Korean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umen River area.This paper take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Korean national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es the cultural ecology a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villag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of Korean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umen River area is studied.Firstly,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other related academic concept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circles.On the basis of fully revealing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Korean villages,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Korean village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umen River area.Based on the coordin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residents' way of life,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heritage protection are put forward.Secondly, the location, natural and human environment background of Tumen River area, the evolution of Korean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change of residents' way of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Korean village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The value constitution and valu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Korean villages in Tumen River area are analyzed.Final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ultural ecology,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of Korean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which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strategy.On this basis, combining wit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finding out the prominent problems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protection of villa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protec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the Kore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umen River area.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Korean villages in Tumen River area, the histor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scientific value, artistic value, soci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of Korean nationality in this area can be further explored.In order to enhance the local Korean traditional village residents' value cogn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and enthusiasm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can protect and continue the village context in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belonging of Korean nationalit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银传;析中国传统村落社会小农意识的生成土壤[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3 李善峰;20世纪的中国村落研究——一个以著作为线索的讨论?[J];民俗研究;2004年03期
4 刘铁梁;;劳作模式与村落认同——以北京房山农村为案例[J];民俗研究;2013年03期
5 麻国庆;“会”与中国传统村落社会[J];民俗研究;1998年02期
6 刘明基;;中国徽州的古民宅和村落——兼与安东地区的比较[J];徽学;2006年00期
7 罗承松;;社会变迁中的拉祜族村落民俗[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8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的空间结构初探——以闽西武平县北部村落为例[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5期
9 李培林;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J];思想战线;2004年01期
10 劳格文;王振忠;;传统徽州村落社会的日常生活[J];民间文化论坛;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修金;虞重干;;文化视野中村落体育的嬗变与发展[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刘大可;;论科举与传统村落社会——闽西武北客家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3 闪兰靖;;民族村落的文化传统与礼仪重建[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4 杨华;;宗族性村落妇女的“历史感”与“当地感”[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的通婚网络初探——闽西武北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董敬畏;;丧葬仪式与村落共意——以陕西关中S村为例[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乐梅;;淀乡的村落关系、民间互助与小额信贷尝试[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8 张现洪;;村落共同体的解体背景下的村庄治理——以四川万兴乡斑竹村为案例[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9 黄锐;;如何理解中国村落——以村落为中心的社区研究及其问题[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10 杨文文;;现代村落社会中艺术传统的形成与变迁——以兖州花棍舞为个案[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刘伟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国家建构视角下的村落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樊平;兼顾农户发展和村落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陈沛照;村落民族教育的困境与反思[N];中国民族报;2012年
4 刘大可;村落纷争处理中的野蛮方式[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研究员 李培林;村落的终结不是城市化的开始[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钱丽;让民族村落再次焕发生机[N];贵阳日报;2009年
7 刘大可;传统客家村落村际、族际纷争处理[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115项成果结项 36项成果存在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敏;村落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吕红医;中国村落形态的可持续性模式及实验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杨锋梅;基于保护与利用视角的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价值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杨华;隐藏的世界:湘南水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聂家昕;山神崇拜与村落社会认同[D];上海大学;2007年
6 迟玉花;当代藏区村落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严俊杰;洞庭湖区村落经济转型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8 黄忠怀;整合与分化——明永乐以后河北平原的村落形态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傅俊;南宋的村落世界[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菁;元阳世界文化遗产区旅游型村落控制性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关格格;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调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柴斌;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青海省兔尔干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廖婧;陕西省传统村落生态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韩洁;村落关系的历史性与现代性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5年
6 孙晓曦;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村落肌理演化及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甘金凤;集体仪式与村落整合[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素珍;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新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方赞山;海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与布局[D];海南大学;2016年
10 郑湘凌;基于宗祠文化的美丽乡村村落格局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87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8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