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历史文物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24 11:53

  本文选题:历史文物 + 地下空间资源 ; 参考:《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为了利用地下空间开发解决历史文物保护与更新中存在的功能拓展、建筑用地短缺等问题,通过对历史文物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历史文物保护与开发特性、历史建筑地下空间开发、空间区位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针对各影响因素定性和定量指标的特征,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模型,得出评价指标隶属度函数,确定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和范围,明确地下空间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宜开发区和鼓励开发区等4种开发保护类型。以历史文物及相关街区内某一区域的各项指标为例,确定了历史文物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function expansion and shortage of building land in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ical relics by using underground spa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relic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of historical relics are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spatial location condi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 are analyzed,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nderground space exploitation suitability is established, and the weight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 is determin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dexes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 the fuzzy mathematic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is obtained, and the criteria and scope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valuation grade are determined. Four types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re defined, such as forbidden development zones, restricted development zones, suitable development zones and encouraged development zones. Taking the indexes of a certain area in the historical relics and related blocks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suitability of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relics is determined.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2013M531367)
【分类号】:TU984.114;K85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平;陈志龙;;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柳昆;彭建;彭芳乐;;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3 黄玉田,张钦喜,孙家乐;北京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探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4 石若明;刘明增;;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历史街区保护的研究[J];规划师;2008年05期

5 还毅;方秦;陈力;张亚栋;柳锦春;;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地震风险评估方法[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刘华丽;卢厚清;李宏伟;宋华;;模糊综合评判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秀琴;和燕;李国富;;无车道、自升降、节约型、暗挖成型地下停车场技术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2 缑军;;历史文化古城——临涣城镇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初探[J];安徽建筑;2008年01期

3 胡明星;邹兵;方必辉;;基于GIS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规划修编中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4 任俊卿;高文杰;高冉;;大同古城保护与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5 陈志龙,伏海艳;城市地下空间布局与形态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6 陈志龙,姜毅,茹文;城市中心区地下停车系统规划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7 孟艳霞;伏海艳;陈志龙;茹文;;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系统设计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8 郑苦苦;毛建华;伏海艳;陈志龙;;莲花路商业旅游步行街区地下空间规划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9 张平;陈志龙;;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10 茹文;陈红;徐良英;;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与思考——浅谈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叶;;浅析沈阳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汪萍;李文娟;;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红禹;陈志龙;徐晨;;城市人防工程规划控制引导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嘉轩;孙银;王超;李伟;刘光媛;徐海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关键性控制要素研究——以天津小白楼地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光;史延冰;;以地铁为导向的上盖物业规划研究——以天津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沈俊超;;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的相关探索和反思[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付娟娟;;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区划框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文墨;;浅议议新时期“历史城区”概念对历史城市保护的作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高攀;;文化生态视角下的北川城镇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易桂秀;;瑶里历史文化名镇遗产资源分类与价值评价[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谆;施工振动风险评估模型及专家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贺琳;基于数据挖掘的道路运行安全风险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孔令曦;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对策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李将;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文化变迁与价值冲突[D];同济大学;2006年

5 王薇;城市防灾空间规划研究及实践[D];中南大学;2007年

6 李鹏;面向生态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及实践[D];同济大学;2008年

7 周亚琦;城市遗产保护资金配置效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宿晨鹏;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吴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调查研究工作体系的中日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郑怀德;基于城市视角的地下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玉敏;上海市普陀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际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秋雨;承德市山水景观风貌建设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高鹏翔;大同城区建筑遗产及其保护探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丽;哈尔滨市居住小区地下停车库屋顶花园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任远;胜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振;邯郸市村庄传统特色风貌保护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8 刘中毅;关中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更新方法初探[D];长安大学;2011年

9 池魏楠;城市中心区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李婧;翠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彬;刘晶波;尹骁;;双层地铁车站的强地震反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2 陈桂香;黄宏伟;尤建新;;对地铁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3 潘丽珍;李传斌;祝文君;;青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4 黄玉田,,张钦喜,孙家乐;北京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探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5 刘立平,雷尊宇,周富春;地震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曹炳政,罗奇峰,马硕,刘晶波;神户大开地铁车站的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4期

7 庄海洋;陈国兴;;双洞单轨地铁区间隧道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2期

8 蔡鹤生,周爱国,唐朝晖;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J];地球科学;1998年03期

9 孙进忠,陈祥,王余庆;岩土边坡地震崩滑的三级评判预测[J];地震研究;2004年03期

10 官善友;朱锐;高振宇;;地质条件对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及分区评价[J];工程勘察;200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庆轩;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及破坏评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文彬;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与实现[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鲁;保护北京城市标志性历史文物的建议[J];北京规划建设;2000年04期

2 张平;陈志龙;;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3 郑宗仕;;泉州江滨半幅桥的总体设计[J];山西建筑;2007年11期

4 周巍峰;;论小城镇建设与文物古迹保护的和谐统一[J];小城镇建设;2009年05期

5 董莉莉;郁雯雯;;中西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王新;;柏林,记忆之城——从尊重历史的价值观看柏林历史文物保护[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王国政;;百年灯塔修葺保护的探讨[J];中国海事;2010年09期

8 成善灿;略论苏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9 梁红玉;;试论城市改造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物[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3期

10 张立乾;郭富民;杨国兴;杨林春;陈红;邢分麦;;北大红楼砖木结构建筑的数值仿真分析[J];建筑结构;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茅子芳;;如何加强对宗教文物的保护[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2 ;后记[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3 张平;陈志龙;;利用地下空间保护历史文物模式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静;张涛;唐泽圣;齐东旭;;基于多结点样条插值的几何造型修补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文物文献展览开幕[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6 何跃盛;;谈谈历史文物灯塔——花鸟山灯塔整理修缮的几点看法[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2002年航标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2年

7 庞德森;丛培信;;提高历史文物灯塔闪光周期精度的措施和方法[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2002年航标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2年

8 李岚清;;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努力开创文物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中国文物通讯2004年第1期[C];2004年

9 周红军;;陕西文物甲天下[A];三秦文化研究会陕西文物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振玉;;博物馆呼唤科普文物的加盟[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海邋通讯员 张文娟;南昌历史文物受“紫线”保护[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2 徐冶敏;古今灯塔交相辉映[N];中国商报;2006年

3 关雯心 本报记者  刘大毅;46件抗战新文物八月展出[N];辽宁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王昌年;奉贤区文物普查收获多多[N];东方城乡报;2006年

5 记者臧健军;省政协召开征集文史资料和历史文物领导小组会议[N];民主协商报;2011年

6 张凯华 李春妍;文物保护的“外忧”“内患”[N];中国矿业报;2005年

7 钟一苇;警惕历史文物的“推土机”[N];光明日报;2007年

8 王德江 记者 付宇;征集民间文物 支持三馆建设[N];牡丹江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曹志佐 通讯员 邓永红;精品文物:揭开历史的面纱[N];吐鲁番报(汉);2006年

10 毕克官;应全方位抢救近现代文物[N];中国文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惠玲;宋元时期藏区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郭浩;汉代地方财政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宗成振;刻帖著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永强;两汉时期的西域及其经济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汉波;吴城遗址聚落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彭达池;钱曾及其《读书敏求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乔微;宣化辽墓壁画特征及其文化成因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玉平;2003年眉县杨家村出土窖藏青铜器铭文考述[D];安徽大学;2007年

5 孙琳;宋代纪年墓葬出土青白瓷器的类型与分期[D];吉林大学;2008年

6 马建梅;周代中原地区祭祀遗址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马晓力;历史古镇大气环境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陈昀;明代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器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牛艳玲;园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邬文英;从三坊七巷的遭遇看福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96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96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e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