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30 11:30

  本文选题:红外热波 + 热成像 ; 参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05期


【摘要】:对文物的内部结构、缺陷、损伤等信息的检测是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目前普遍使用的X射线成像技术能量高、需要完善的防护条件,不仅限制了应用范围,而且对文物有一定安全隐患。红外热波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损内部成像技术,是根据被检测物中缺陷处与正常处微小的热及热变化的不同来识别、判定缺陷的,可实现低能量、快速、非接触和原位检测,非常适合文物的检测分析。本文将主动式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应用于故宫壁画、铸铁佛头、陶俑和汉白玉螭首等不同材质和类别文物内部结构的无损检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文物内部结构信息,同时分析了该技术对多种文物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可适用于多种材料和复杂结构的文物检测,提供文物内部缺陷和结构信息,为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Abstract]:The detection of internal structure, defect and damage of cultural relic is the foundation and basis of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relic. The widely used X-ray imaging technology has high energy and needs perfect protective conditions, which not only limit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but also has a certain safety hazard to cultural relics. Infrared thermal wave imaging is a new kind of non-destructive internal imaging technology, which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fects in the detected object and the small thermal and thermal changes in the normal place to identify the defects, which can achieve low energy, fast, non-contact and in-situ detection. Very suitable for th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is paper, the active infrared thermal wave imaging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categories of cultural relics, such as The Imperial Palace murals, cast iron Buddha heads, pottery figures and white chise-heads,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s obtained to different degree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tection ability of this technology to various cultural relic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rared thermal wav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f various materials and complex structures, and provides the internal defects and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provides a new testing method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has a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
【作者单位】: 故宫博物院;北京维泰凯信新技术有限公司;首都师范大学;
【分类号】:K87;TN2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艳红;金万平;杨党纲;陈继华;张小川;蒋淑芳;张存林;沈京玲;;蜂窝结构的红外热波无损检测[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宁昌;王迅;张存林;;红外热波成像技术在文物保护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05期

2 陈大鹏;毛宏霞;肖志河;;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年04期

3 卢鹏;危荃;敖波;闵吉磊;吴剑剑;燕奕宏;;铝蜂窝夹芯结构的数字成像检测研究[J];失效分析与预防;2014年06期

4 黄新萍;陶宁;蒋玉龙;王中华;张存林;;蜂窝缺陷的红外无损检测及有限元模拟[J];光学学报;2013年06期

5 李美华;曾智;沈京玲;张存林;;脉冲红外无损检测缺陷深度定量测量的数值模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04期

6 闫光辉;杨立;范春利;;基于红外测温的电气控制柜内部元件热缺陷温度与方位的三维反问题识别[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11期

7 刘涛;李永峰;黄威;;BP神经网络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定量识别中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9期

8 马说邯;马齐爽;;红外脉冲相位复调制细化检测算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8期

9 曾智;陶宁;冯立春;张存林;;缺陷尺寸对红外热波技术缺陷深度测量的影响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7期

10 俞嘉捷;伍耐明;曾智;陈大鹏;;基于红外脉冲相位热成像技术的玻璃钢深度测量[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迅,金万平,张存林,沈京玲,郭广平,杨党纲,吴东流,李建伟,郭兴旺;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及其进展[J];无损检测;2004年10期

2 张风超,杨杰;红外图像序列的目标增强和检测[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年04期

3 李国华,吴立新,吴淼,曲敬信;红外热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4年03期

4 胡绍海;碳纤维复合材料X射线照相检测[J];无损检测;2002年08期

5 汤慧君,丁铁英,宗明成;脉冲加热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的模拟研究[J];激光与红外;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喜清;;湖南建立文物保护新体制[J];城市规划通讯;2000年07期

2 杨鸣;浅议新形势下杭州市文物保护工作[J];杭州科技;2001年05期

3 刘淑敏;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积极投入西部文物保护工作[J];文物春秋;2001年03期

4 王琴红;江西将开展文物保护“五纳入一安全”督查工作[J];南方文物;2003年01期

5 ;文物保护的美好春天[J];文物世界;2004年03期

6 郭宏;论“不改变原状原则”的本质意义——兼论文物保护科学的文理交叉性[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年01期

7 阎宏彬;标准化与文物保护[J];文物世界;2004年05期

8 王丹华;;对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一点看法[J];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03期

9 奚三彩;;现代科技在纸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03期

10 白献民;;文物保护:不能数典忘祖[J];人大建设;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昆;;科学发展观下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新思考[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第四——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2 常欣;;关于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几点思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3 景爱;;关于新世纪北京文物保护与管理的若干想法[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4 孙玲;;对当前文物保护难的成因思考[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5 焦嘉琦;;《与文物对话》——从文物原形到文物仿真到文物保护——生死抉择[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6 温波能;;面向下半个世纪,对北京市及中国文物保护问题与经济学的简明随想[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7 罗哲文;;中国文物保护百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致辞[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8 周南泉;;百年文物保护的回顾和展望[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9 龚德才;;文物保护科学与文物的科学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邵宗义;王玉峰;;多联机在文物保护建筑中的应用解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怀明;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优秀文化[N];蚌埠日报;2005年

2 中国文物研究所 岳志勇;中国文物保护发展的新趋势[N];中国文物报;2005年

3 刘成群 张燕燕;文物保护工作仍存诸多困难[N];河北日报;2004年

4 游雪晴;我国文物保护专业博士生不到10人[N];科技日报;2004年

5 胡鸿保;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单霁翔;拓宽文物保护资金来源,抢救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产[N];人民政协报;2004年

7 许高哲 员俊平;山西召开文物保护宣传工作会议[N];中国文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磊;趋利冲动下的文物保护尴尬[N];法制生活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考察文物保护情况[N];贵阳日报;2007年

10 查吉玲;文物保护之我见[N];贵州民族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滨;1860-2009中国文物保护历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小蕊;我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成果应用风险控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刘晓敏;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观视角下的文物保护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4 田阿惠;城市化进程中郑州市文物保护规划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5 黄元元;重庆南宋衙署遗址高台建筑保护工程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6 马树华;中华民国政府的文物保护[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曾群华;重庆文物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锐;文物保护新材料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9 颜燕萍;文物保护的理念与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刘彤琳;文物保护科研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55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955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7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