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耳饰初论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本文选题:北方地区 + 耳饰 ; 参考:《内蒙古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北方地区历来是与中原存在意识方面的差异,尤其是在青铜时代早期环境变迁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北方地区先后程度不同的开始了游牧经济之路。其审美取向、价值取向也差异渐大。 本文从金属耳饰这一极小的物质遗存来探讨两种经济方式之间的差异。在游牧经济形成之初——发展壮大之时,北方地区及其周边考古学材料中耳饰也随之不断变化,在这一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笔者根据材料分析认为至少经历了喇叭形耳环、弹簧式耳环和耳坠三次大的传播,且都是由西向东的传播路线。但在北方地区不同的小区域文化中,还存在错综复杂的交流和影响关系,且自身文化也创造了一些特殊造型的耳饰,使得各区域文化不仅独立于北方广阔的游牧经济区,又紧密的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大区域的游牧文化带。
[Abstract]:The northern region has always been different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in terms of consciousness of existence,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he early Bronze Age. Northern areas in varying degrees of the beginning of the nomadic economic road. It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value orientation are also gradually different. In this pap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economic modes is discussed from the metal earpiece, which is a very small material remna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rmation of nomadic economy, the earrings in the archeological materials of the northern regio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lso changed constantly. In this long historical change, 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at least the earrings had experienced trumpet shape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analysis. Spring earrings and earrings spread three times from west to east. However, in the different small regional cultures in the north, there are complicated communication and influence relations, and their own culture also creates some special earrings, which makes the regional culture not only independent of the vast nomadic economic zone in the north. And close organic combination, become a large area of nomadic culture belt.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艺;;中华青铜器之瑰宝 陈璋壶的保护修复与研究项目起动[J];上海工艺美术;2011年02期
2 张懋昒;;当代青铜器辨伪[J];收藏;2011年07期
3 欣华;;“司母戊鼎”原是“后母戊鼎”[J];老同志之友;2011年11期
4 ;青铜器之尊——司母戊大方鼎[J];党的建设;2010年01期
5 王远方;;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完善与突破——从“四点分配式”到“五点分配式”[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6 郭颖甫;;为国之重器正名——“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J];中国档案;2011年07期
7 杨书娟;;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兽面纹浅析[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刘岚;郝道合;;浅谈博物馆青铜器名称英译策略[J];内江科技;2011年06期
9 李清振;;青铜时代文化转型与工艺美学观分析[J];大家;2011年16期
10 周京;;金[J];天下美食;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强;;探讨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高微;;新干青铜器现状与博物馆的关系[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元;;望谟出土的夜郎青铜器[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杨毅;;超声波清洗青铜文物[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叶心适;刘林西;甄刚;张津生;陈静;靳华强;;高能光束熔覆焊接技术修复青铜器工艺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理中;;黔西南州发现的夜郎青铜器[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万俐;徐飞;陈步荣;朱一帆;;青铜戈上泡锈(发锈)腐蚀形貌及其组成研究[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8 汪庆正;;汪庆正先生讲话[A];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9 程瑞秀;;青铜器上写实动物纹的艺术风格与时代特征[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10 冯绍彬;冯丽婷;胡芳红;张雷;;氯化亚铜加速青铜器腐蚀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孟苗;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霸国”完整现身[N];山西日报;2011年
2 黄凤春、陈树祥;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发掘获阶段性重大成果[N];中国文物报;2011年
3 秦学书;古沉舟的魅力[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卞建国;买墓地前先查三证[N];天津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爱国;仿古青铜器 远走千万里[N];洛阳日报;2010年
6 王健;免费开放 青铜器博物馆准备好了吗?[N];宝鸡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杨西民;今起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免费开放[N];宝鸡日报;2010年
8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博物馆 王晓林;新见西周董国青铜器[N];中国文物报;2010年
9 杨树文;青铜器与锡文化的历史渊源[N];红河日报;2010年
10 林胜 铜陵佳茂雕塑铸造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浅谈青铜器的分类[N];安徽经济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香;小河墓地古代生物遗骸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贾腊江;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韩炳华;东周青铜器标准化现象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4 牛长立;比较视野中的鄂尔多斯式青铜斧[D];南京大学;2011年
5 郎剑锋;吴越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李亮;时空与心灵间的视象[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7 吴文清;两周中原与楚文化视野下的器物工艺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郑小炉;吴越和百越地区周代青铜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胡保华;中国北方出土先秦时期铜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韩金秋;夏商西周时期中原文化中的北方文化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涛;先秦青铜形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陈志明;山西地区出土晋系青铜器纹饰类型与文化因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叶亭;沂沭河流域商周青铜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永美;早期秦的物质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前军;基于语义网的面向青铜器领域检索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韩敏;青铜文化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李文娟;中国铺首衔环源流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唐小勇;三峡地区夏商时期青铜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夏雨;商周青铜器兽面纹中羊角纹艺术探析[D];汕头大学;2007年
10 张颖;从青铜器的演变过程解读青铜时代的艺术美[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83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08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