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墓志委婉语研究
[Abstract]:Euphemism is an important rhetorical method in Chinese, and euphemism is a particular euphemism. Euphemism is a kind of language form with both culture and times. Epitaph is an important style, and the study of epitap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re are abundant materials to be studied in epitaph, but almost every epitaph uses euphemism because of its own particularit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and univers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uphemisms in epitap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uphemism in the epitaph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epitaphs reached the mature stage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formed a relatively unified form and established the basic form of writing, which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epitaphs of later generations. More importantly, a large number of epitaphs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volved a wide range of social groups, reflecting the depth of social reality and the richness and flexibility of language use. This provides sufficient data for the study of linguistics.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and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epitaph euphemism.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studying the euphemism of epitaph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re put forward. Secondly, the study on the euphemism of the epitaph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classifies the euphemism in the epitaph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into three categories: 1. Death euphemism 2. Tombs euphemism 3. Other euphemisms three,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of the situation.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7.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绪武;;《醒世姻缘传》词语拾遗[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3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毛远明;;汉魏晋南北朝碑刻文献文字研究的初步设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8 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周良平;从汉字的发展过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刘临安;冯超卿;;北京孔庙建筑型制及外部空间特点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7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严春华;;从碑志文看中唐时期的私学与家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6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20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