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北朝僧尼墓志碑铭探析

发布时间:2017-03-29 10:14

  本文关键词:北朝僧尼墓志碑铭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南北朝时期,中国陷入长期的分裂战乱状态,统治者逐渐把佛教当做一种救世的信仰,佛教得到迅速发展。作为佛教传播者的僧尼,在这一时期普遍地位较高。北朝僧尼卒后既有使用墓志者,也有树立墓碑者,还有刊刻塔铭者,从而形成比较特殊的丧葬特征。本文从墓志碑铭所载僧尼身世、出家生活和丧葬仪式等方面,探讨北朝僧尼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地位以及佛教的发展兴盛程度。北朝僧尼墓志碑铭所载僧尼身世非常复杂。根据墓内容,北朝僧尼在出家前的家世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皇室成员,如皇后、嫔妃等;二是官宦人家成员;三是平民家庭成员。三种不同身世直接导致了不同的出家原因,这也说明了不同阶层的人对于佛教出家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阶层很高者出家,不仅仅把佛教当做宗教信仰,更主要是把佛教作为政治工具。北朝僧尼墓志碑铭所载僧尼等级、僧尼出家的寺院和比丘尼参政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僧尼的生活状态。北朝时期僧官系统逐渐完善,墓志碑铭中僧人官职与史书无异。但比丘尼系统的官职并不见于史书记载,从墓志碑铭中记载的比丘尼统和比丘尼都维那可知,比丘尼在当时也存在和僧人同样的官职,并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事。墓志碑铭所记载的寺院多有证可考,而且级别很高,且多在京都,说明北朝佛教的发展中心在都城,这也反映出佛教与政治存在很大关联,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宗教信仰。北朝僧尼墓志碑铭所载丧葬仪式、丧葬时间和丧葬地点都和普通民众有很大差异。僧尼在丧葬仪式方面己出现“沙门礼”和“尼礼”,但具体的仪式内容还没有完备的规定。一般僧尼都由法门弟子料理丧事,但个别僧尼是由世俗家人来料理。地位和级别高的僧尼会得到皇帝的敕赠,以示优宠。僧尼对于葬地的选择存在共性,北魏时期僧尼都葬在洛阳邙山附近;东魏北齐在邺城墓区。北朝僧尼都没有葬回原籍,说明僧尼与俗世断绝,属于僧尼丧葬的特殊性。在北朝时期出现了墓葬塔铭,是嵌刻于佛塔之上或埋藏于佛塔之中的铭刻。塔铭区别于墓志、墓碑最大的特征是塔铭的使用者必须是佛教僧徒或虔诚居士。但僧尼使用墓志、碑铭或塔铭没有明确的界定,主要看个人意愿。从具有典型意义的沙门统和比丘尼统使用的情况来看,他们都使用了墓志,一方面说明墓志在北朝僧尼撰刻铭文的选择中仍然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也可反映出在僧官系统中的僧尼由于皇室和朝廷的介入与影响,埋葬铭文的选择更加世俗化。
【关键词】:北朝僧尼 墓志碑铭 身世 出家生活 丧葬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7.45
【目录】:
  • 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绪论10-19
  • 第一节 选题意义10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0-14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4-15
  • 第四节 僧尼墓志碑铭概况15-19
  • 第一章 墓志碑铭所载北朝僧尼身世19-32
  • 第一节 家世与婚姻关系19-28
  • 第二节 出家原因28-32
  • 第二章 墓志碑铭反映北朝僧尼出家生活32-47
  • 第一节 僧尼称谓32-36
  • 第二节 僧尼官职与参政36-40
  • 第三节 僧尼出家寺院40-47
  • 第三章 墓志碑铭反映北朝僧尼丧葬特点47-56
  • 第一节 丧葬仪式47-50
  • 第二节 丧葬时间与地点50-54
  • 第三节 僧尼墓志与塔铭、墓碑使用54-56
  • 结语56-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一:墓志碑铭所载北朝僧尼基本信息汇总表61-65
  • 附录二:北朝僧尼墓志碑铭资料来源65-68
  • 附录三:部分僧尼墓志拓本照片68-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筝;;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佛教文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张利亚;磁县出土北齐愍悼王妃李尼墓志[J];文物春秋;1997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北朝僧尼墓志碑铭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74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4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