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考古遗址内均质化遗迹的展示方式研究——以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四方塘墓群展示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6 10:07
  考古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利用是地方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方面,遂其展示逐渐被提上日程。对均质化遗迹的展示是考古遗址展示工作中的必要组成部分,研究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四方塘墓群为例,探讨在考古遗址的整体阐释与展示框架内定位均质化遗迹,提出遗址地表标识展示是呈现大批量、重复性、均质化遗迹的有效方式,为向公众更好阐释考古遗址提供一种新视角。 

【文章来源】:城市住宅. 2020,27(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考古遗址内均质化遗迹的展示方式研究——以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四方塘墓群展示设计为例


由遗迹特质决定的均质化遗迹

均质化,遗址,遗迹,铜绿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四方塘墓群位于湖北省大冶市西南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Ⅶ号矿体所在山体的北坡上,2012年因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而被发现,为两周时期墓群,数目逾200座,与铜矿开采直接相关,其发现填补了我国矿冶考古的空白,是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四方塘墓群是铜绿山古铜矿工官的公共墓地,葬制葬俗变化趋同,单个墓葬规模相差不大,出土物少且规格不高,群体间排列规律,相互打破较少,属于典型的均质化遗迹(见图3)。

区位,铜矿,矿冶,铜绿


四方塘墓群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独特类型,学界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认识从矿冶生产扩展到矿冶管理。墓葬的排列、选址、规模及出土物的情况为了解两周时期铜绿山铜矿业的人员组织与分工提供了重要线索。墓群记录了两周时期从事矿冶生产的工官从单纯的扬越文化人群向楚文化人群转变的过程,反映了楚国政治势力的扩展和对铜矿资源的控制(见图4,5)。3.3 展示内容与展示手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墓葬遗址中墓室的展示设计探析[J]. 田林,赵文阳.  建筑与文化. 2016(01)
[2]大遗址历史文化内涵的展示与阐释[J]. 柴晓明,刘爱河.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4(01)
[3]将考古学展示给公众——建构遗址现场的深入了解[J]. 蒂姆·科普兰,黄洋.  南方文物. 2013(01)
[4]浅议遗址博物馆的功能及其展示传播学术支撑体系建设[J]. 陆建松,朱峤.  园林. 2012(04)
[5]文化遗产展示的理念与方法初探[J]. 郭璇.  建筑学报. 2009(09)

博士论文
[1]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信息诠释与展示研究[D]. 黄洋.复旦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城市环境下的中国墓葬遗址博物馆设计[D]. 雎蔚.清华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141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2141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