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乌龟山遗址出土鱼类遗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2 19:29
本文以宁波镇海乌龟山遗址出土鱼骨为研究对象,鉴定结果显示,乌龟山遗址出土鱼类有乌鳢、鲤、鲶属、花鲈、鲻、棘鲷属、鲨形总目、鲼亚目,可能还包括石首鱼科。从河姆渡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时期,乌龟山先民适应了依山滨海的地理环境,在利用以乌鳢为主的淡水鱼资源基础上,利用多种近岸海鱼,这种鱼类资源利用方式在宁绍平原滨海地区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有一定代表性。研究根据出土鱼类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细化了以往对长江下游地区先民获取鱼类资源的笼统认识,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鱼类资源利用方式分为三种:以利用淡水鱼类为主;既利用淡水鱼类又利用近海鱼类;以利用近海鱼类为主,这是史前先民对陆地淡水资源和海洋资源不同程度的适应和开发造成的结果。
【文章来源】:南方文物.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鱼山·乌龟山遗址位置图(雷少等,2016)(1)
乌龟山遗址历年共试掘和发掘7个探方、1条探沟,主体属于河姆渡文化三期,下限可能晚到良渚文化时期。遗址发现的主要遗迹有:木柱和垫板构成的柱坑,及由圆木、树枝、芦苇杆、木构件和木器集中堆砌而成的道路等(图二),出土遗物以釜、鼎、豆、罐等陶器为主,还有石锛、玉管、骨锥、角锥等。发掘者推测乌龟山的遗址属性可能为生活居住区(2)。本文研究的鱼类遗存为2014年、2017年浮选所得,出土于T01的第(10)、(8)、(7)、(5)层、T02的第(6)a层、T03的第12、(10)、(7)A、(6)B层、TG01的第(6)层,以及灰坑H3、H5等地层和遗迹单位中,还包括一部分出土单位信息不全的标本。尽管这批材料中没有包括2018年的发掘所得,但从出土数量、保存情况和考古背景看,应该能大致反映当时先民的渔猎情况。
如表二所示,乌龟山遗址共鉴定出9种鱼类,能鉴定到种或属一级的6种:乌鳢(Channa argus)、鲤(Cyprinus carpio)、鲻(Mugil cephalus)、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鲶属(Silurus)、棘鲷属(Acanthopagrus);鉴定到目一级的2种:鲨形总目(Selachomorpha)和鲼亚目(Myliobatidae);可能有石首鱼科(Sciaenidae)。其他的只能鉴定到硬骨鱼纲、软骨鱼纲和鱼纲。出土骨骼部位以脊椎骨为主,犁骨、齿骨、关节骨、前颌骨、方骨、基枕骨、主鳃盖骨、咽齿骨、鳍棘等其他部位也均有出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坚硬厚实,在遗址中容易被保存和被发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波鱼山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J]. 郑晓蕖,雷少,王结华,赵志军. 农业考古. 2019(06)
[2]马家浜文化中晚期的生业经济研究——以动物考古学为视角[J]. 宋艳波. 东南文化. 2019(05)
[3]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岭南及周边地区的生业初探[J]. 余翀. 南方文物. 2018(02)
[4]江苏溧阳神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遗存分析报告[J]. 宋艳波,田名利. 海岱考古. 2016(00)
[5]江苏宜兴西溪新石器时代遗址脊椎动物研究报告[J]. 宋艳波,田名利. 海岱考古. 2016(00)
[6]环太湖古文化演进与水域变迁关系初论[J]. 赵东升. 南方文物. 2016(03)
[7]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J]. 傅宪国,刘业沣,王明忠,彭小军,付永旭,寿佳琦,陈奋飞. 考古. 2016(07)
[8]镇海鱼山·乌龟山遗址考古发掘 来自浙东滨海的远古回声[J]. 雷少,王结华. 大众考古. 2016(02)
[9]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银洲贝丘遗址古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再解读[J]. 李梓杰,李岩,袁靖. 南方文物. 2015(04)
[10]中国鲷科鱼类骨骼系统比较及属种间分类地位探讨[J]. 陈咏霞,刘静,刘龙. 水产学报. 2014(09)
本文编号:3394812
【文章来源】:南方文物.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鱼山·乌龟山遗址位置图(雷少等,2016)(1)
乌龟山遗址历年共试掘和发掘7个探方、1条探沟,主体属于河姆渡文化三期,下限可能晚到良渚文化时期。遗址发现的主要遗迹有:木柱和垫板构成的柱坑,及由圆木、树枝、芦苇杆、木构件和木器集中堆砌而成的道路等(图二),出土遗物以釜、鼎、豆、罐等陶器为主,还有石锛、玉管、骨锥、角锥等。发掘者推测乌龟山的遗址属性可能为生活居住区(2)。本文研究的鱼类遗存为2014年、2017年浮选所得,出土于T01的第(10)、(8)、(7)、(5)层、T02的第(6)a层、T03的第12、(10)、(7)A、(6)B层、TG01的第(6)层,以及灰坑H3、H5等地层和遗迹单位中,还包括一部分出土单位信息不全的标本。尽管这批材料中没有包括2018年的发掘所得,但从出土数量、保存情况和考古背景看,应该能大致反映当时先民的渔猎情况。
如表二所示,乌龟山遗址共鉴定出9种鱼类,能鉴定到种或属一级的6种:乌鳢(Channa argus)、鲤(Cyprinus carpio)、鲻(Mugil cephalus)、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鲶属(Silurus)、棘鲷属(Acanthopagrus);鉴定到目一级的2种:鲨形总目(Selachomorpha)和鲼亚目(Myliobatidae);可能有石首鱼科(Sciaenidae)。其他的只能鉴定到硬骨鱼纲、软骨鱼纲和鱼纲。出土骨骼部位以脊椎骨为主,犁骨、齿骨、关节骨、前颌骨、方骨、基枕骨、主鳃盖骨、咽齿骨、鳍棘等其他部位也均有出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坚硬厚实,在遗址中容易被保存和被发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宁波鱼山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J]. 郑晓蕖,雷少,王结华,赵志军. 农业考古. 2019(06)
[2]马家浜文化中晚期的生业经济研究——以动物考古学为视角[J]. 宋艳波. 东南文化. 2019(05)
[3]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岭南及周边地区的生业初探[J]. 余翀. 南方文物. 2018(02)
[4]江苏溧阳神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遗存分析报告[J]. 宋艳波,田名利. 海岱考古. 2016(00)
[5]江苏宜兴西溪新石器时代遗址脊椎动物研究报告[J]. 宋艳波,田名利. 海岱考古. 2016(00)
[6]环太湖古文化演进与水域变迁关系初论[J]. 赵东升. 南方文物. 2016(03)
[7]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J]. 傅宪国,刘业沣,王明忠,彭小军,付永旭,寿佳琦,陈奋飞. 考古. 2016(07)
[8]镇海鱼山·乌龟山遗址考古发掘 来自浙东滨海的远古回声[J]. 雷少,王结华. 大众考古. 2016(02)
[9]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银洲贝丘遗址古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再解读[J]. 李梓杰,李岩,袁靖. 南方文物. 2015(04)
[10]中国鲷科鱼类骨骼系统比较及属种间分类地位探讨[J]. 陈咏霞,刘静,刘龙. 水产学报. 2014(09)
本文编号:3394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39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