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陕西延长七里村石窟造像辨识——兼论道教语境中的炽盛光佛

发布时间:2021-09-28 08:00
  在辨识陕西延长七里村石窟明代浮雕神祇尊格的基础上,本文讨论该窟的诸尊组合、对应关系及整体图像配置。造像突显了以南北极、南北斗为核心的星斗信仰,折射出信众对消灾解厄、祈福延寿的宗教诉求。窟内镌刻的炽盛光佛像意义重大,是目前所知该佛明确出现在道教语境的首例造像材料,为进一步研究炽盛光佛信仰补充了新的证据,为探索艺术背后的信仰、文化与社会提供了关键线索。 

【文章来源】:敦煌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陕西延长七里村石窟造像辨识——兼论道教语境中的炽盛光佛


延长七里村石窟平剖面图

石窟,天尊


该石窟单室,正壁亦即东壁凿像台(图2),台上为全窟主神。三主尊蓄须、戴莲冠,具身光,袍服外再敷搭右肩、略有佛装痕迹,坐于圭角束腰仰覆莲座之上,身前置凭几。三尊间插六身立像,形象宽厚,均作执圭贵人装束,个别人物系方心曲领,右尊外二身为女像,其余戴五梁通天冠、结绦、着舄。参考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等经典绘塑的格局,整体而论应即道教最重要的主神,通常来说中尊为玉清元始天尊,其左为上清灵宝天尊,其右为太清道德天尊亦即太上老君;两身女像为后土与金母,四身男性立像则为四帝(2)。相对而言,像台前侧浮雕形象尚有待讨论。这部分浮雕布局相对零散,其中左端三尊整齐紧凑,戴梁冠、执圭、垂足端坐,从人数与装束来看疑为三元大帝,或称天地水三官。中、右部的三尊像则尊格未明,其间关系亦不甚清晰。中部两尊对应三清中尊左右立像的位置,均笼袖坐莲叶之上,居左者似着覆头衣,居右者挽髻、束斗篷。右端立像面朝内、左衽,左手拎一器物的提梁,右手垂握数珠。

石窟


该石窟无前壁,两侧壁图像对称设置,主体在山峦云岚中表现神仙。壁面前端凿浅框、象征门,内雕护持守卫的武士装神像。南壁(图3)前端神像左侧损毁,左手所拄长杆兵器顶部不存,右手握长条形物,似有项饰,面相英俊,额上现第三目,当为灵官马元帅(图4a)。民间传说马王爷三只眼,持金枪与金砖是他的典型形象(例见图4b-c),盖他“以五团火光投胎于马氏金母,面露三眼,因讳三眼灵光。……盗紫微大帝金枪……凡风雷龙蛇、(馘)鬼安民之术,靡(按:疑当作昕即所)不精。乃授以金砖三角,变化无边,遂奉玉帝敕以服风火之神而风轮火轮[为]之使,收百加圣母而五百火鸦为之用……玉帝以其功德齐天地而敕元帅于玄帝部下……”(1)南壁中部刻画莲茎生出山间,莲台上坐佛螺髻,袈裟披覆右肩,左手横置腰际、掌心向内,未见持物;右手当胸、掌心向内、拇指与中指相拈。长茎莲座两侧肃立九身眷属,部分具有清晰的图像志特征(图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陕西蓝田水陆庵诸圣水陆殿两铺塑像的图像考察——兼论印藏体系星神形象的传播[J]. 廖旸.  形象史学. 2019(01)
[2]宋元时期通俗文学对徐神翁信仰的推动与重塑[J]. 解亚珠.  宗教学研究. 2018(01)
[3]关于陕西省耀县药王山博物馆藏《魏文朗造像碑》的年代──始光元年铭年代新论[J]. 石松日奈子,刘永增.  敦煌研究. 1999(04)
[4]公元1至3世纪中国的仙佛模式[J]. 温玉成.  敦煌研究. 1999(01)
[5]延长县七里村道教摩崖石窟[J]. 李圣庭.  文博. 1991(06)
[6]永乐宫三清殿壁画題材試探[J]. 王逊.  文物. 1963(08)



本文编号:3411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3411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2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