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试析山东境内新罗遗址及历史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17 11:01

  本文关键词:试析山东境内新罗遗址及历史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唐朝 新罗 山东 遗址 交往


【摘要】:唐立国近290年,历经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对周边民族、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周边国家主动学习唐文化,其中新罗是主动吸收唐文化的代表。它积极与唐交好并全面学习唐朝,与唐保持长久友好关系,促进了朝鲜半岛的发展与进步,也因全面吸收唐文化而被誉为“君子之国”。唐罗友好关系成为东亚国家之间友好相处的典范。 唐朝时期唐罗之间的友好交往主要包括唐前期唐罗的政治接触、朝贡贸易和唐后期民间交往的繁盛。唐前期唐罗之间互派使节,开展朝贡贸易,不仅促进双方政治交往,也对贸易往来起积极作用。唐后期唐罗官方交往逐渐衰落,民间交往兴盛起来。唐后期以安史之乱(公元755-762年)为起点,藩镇割据局面出现,唐朝由盛转衰。8世纪后半期新罗出现政治危机,国家走向衰落。在唐罗持续交好的形势下新罗人入唐贸易、留学、求法人数众多,在唐朝东部沿海地区遗留下许多新罗遗址。其中位于唐朝东部沿海的山东半岛保存了大量的新罗村、新罗院、新罗馆遗址。本文从上述遗址的概念、形成时间、位置等方面对遗址作系统整理与介绍;通过对遗址规模、分布地区、交通条件、管理机构、人员往来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其特点、性质。同时论述遗址之间、遗址与南方遗址之间的关系。对遗址在唐罗贸易、交通线变迁、文化交往方面的作用作分析。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等。 第二章,7—10世纪唐罗交往及深入发展的原因。本章对7-10世纪唐罗的前期交往和后期交往分别作论述,并结合史料对唐罗交往的深入发展及原因进行分析。 第三章,山东境内新罗遗址及其特点、性质。本章从概念、时间、位置、由来、相关文献记载及分析这几个方面对山东境内的新罗村、新罗院、新罗馆遗址进行系统整理。通过相关遗址分布地区、交通条件、管理机构等探讨其特点及性质。 第四章,山东境内新罗遗址关系及历史作用。本章分析对山东境内新罗遗址之间的关系以及山东境内新罗遗址与南方遗址的关系。论述相关遗址对唐罗交往在贸易、交通、文化三方面的历史作用。 第五章,结论部分。本章对前四章的主要观点及内容作综合性的概括。
【关键词】:唐朝 新罗 山东 遗址 交往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0
  • 1.2 研究动态10-14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7—10世纪唐罗交往及深入发展的表现及原因15-20
  • 2.1 7—10世纪的唐罗交往15-16
  • 2.2 唐罗交往深入发展的原因16-20
  • 第三章 山东境内新罗遗址及其特点、性质20-35
  • 3.1 新罗村遗址20-26
  • 3.2 新罗院遗址26-30
  • 3.3 新罗馆遗址30-31
  • 3.4 山东境内新罗遗址特点31-32
  • 3.5 山东境内遗址的性质及相关问题32-35
  • 第四章 山东境内新罗遗址关系及历史作用35-43
  • 4.1 山东境内新罗遗址之间的关系35-36
  • 4.2 山东境内新罗遗址与南方遗址关系36-37
  • 4.3 山东境内新罗遗址与唐罗交往中的历史作用37-43
  • 第五章 结论43-45
  • 参考文献45-50
  • 致谢50-51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1-52
  • 附录B (山东境内新罗遗址)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霞;;试论八世纪前半叶新罗在东北亚的地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禹英兰,丁凤熙;“海上王”张保皋及其研究现状[J];当代韩国;2004年01期

3 王东福;统一新罗的出现对公元7-9世纪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0年03期

4 李英顺;试述唐朝与新罗文化的交流及影响[J];东疆学刊;2005年02期

5 王臻;;试论唐朝对新罗佛教及其文化的影响[J];东疆学刊;2009年03期

6 陈尚胜;论唐代山东地区的新罗侨民村落[J];东岳论丛;2001年06期

7 王赛时;唐代山东的沿海开发与海上交通[J];东岳论丛;2002年05期

8 王赛时;唐代的淄青镇[J];东岳论丛;1994年02期

9 刘永忠;;日僧圆仁与登州赤山法华院的因缘[J];法音;1990年09期

10 曲延庆;;醴泉寺及其在中日韩关系史上的价值[J];春秋;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朴天伸;8至9世纪“在唐新罗人”在黄海海上的交易活动[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红梅;从在唐新罗人看在唐新罗关系——以新罗人在唐聚居区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3年

2 阎立明;崔致远与九世纪后半期的唐罗关系[D];延边大学;2006年

3 刘小锋;唐代中朝交通与驿馆[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慧;中国沿海地区新罗侨民历史遗迹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5 王卫平;明清时期威海港市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8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688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2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