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言不尽意”论的逻辑解读
本文关键词:魏晋时期“言不尽意”论的逻辑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大学》 2008年
魏晋时期“言不尽意”论的逻辑解读
王永飞
【摘要】: 言意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论争之一,也是一个涉及语言哲学的理论问题。本文以言意之辩的论点之——“言不尽意”为切入点,对魏晋玄学时期语言哲学的构建进行“断代”式的整体分析和全景式扫描。文中指出,中国古代言意观的基本理论内核萌发于先秦时期,成熟于魏晋阶段。在魏晋玄学思潮的大背景下,玄学理论家以超凡的智慧对言意理论进行了专题型构建,从形式上看,此种构建大致分为三种:言尽意论、得意忘言论、言不尽意论。实质上,这三种观点是对“言不尽意”论不同侧面或不同程度上的理论贯彻。荀粲、嵇康是以单刀直入的方法,直接切中要害,剖析言与意的关系,提出“言不尽意”论的观点;王弼引用“象”的概念,把此插入“言”与“意”之间,来解说“言不尽意”;欧阳建则重在强调“言”在表“意”中的作用和地位,以证实言的不可或缺性。然而,三者均未能够系统地阐发“言不尽意”论的逻辑结构,其实如果把古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论说综合起来,并加以有条理性的分析,自可充实他们的遗漏之处,圆融“言不尽意”论的逻辑发展脉络。此为本文主旨之所在。“言不尽意”论对“意”的特性的探讨,极大地激发了魏晋文艺家对文艺之“意”的研究兴趣,促使他们对文艺与审美本体进行探讨。同时,“言不尽意”论提高了他们的思辨水平,为魏晋文艺论探究言外之“意”、文外之“重旨”,论证“意”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直接的哲学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235;B8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中原;;言意之辩的逻辑哲学意义[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余卫国;;《庄子》“言意之辩”的本体论视阈和诠释学维度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3 杨睿;李志慧;;论庄子言意之辩[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言意之辩的承传[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和红军;论刘勰言意之辩及其对修辞理论的贡献[J];学术探索;2001年06期
6 贾明;《文心雕龙》中对言意关系的认识──兼论“言不尽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贾明;《文心雕龙》中对言意关系的认识——兼论“言不尽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庞铮;;言何以尽意[J];考试周刊;2010年03期
9 王国健;言意之辩与刘勰的语言艺术论[J];学术研究;1994年04期
10 卢萌;;“言尽意”和“言不尽意”的关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阳春;;简论魏晋“言意之辩”[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翁正石;;王弼的言意之辩[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陶新民;;魏晋审美观与李白诗歌[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4 吴企明;;建立李白学刍议[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5 刘晓晖;李先逵;;诗境城市——中国文化引领下的规划思想及其实践[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邓程;;时代与诗人——“远方”的诗人邵燕祥[A];邵燕祥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景丹;;谈中西文化对话中的民族文化立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明友;;“得鱼而忘筌,醪尽而糟粕弃之”——再论王阳明的经学观[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武纪荣;;社会主义领导本质刍议[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10 曹万生;;不是文言白话之争,而是白话诗性之争——评胡适与梅光迪、任鸿隽白话诗论辩的实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菲;[N];抚顺日报;2009年
2 周桂钿;[N];光明日报;2007年
3 刘永强 傅冲;[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朱晓慧;[N];文艺报;2006年
5 周惠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王威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海南省安监局 韩成光;[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年
8 沈峥嵘;[N];新华日报;2007年
9 吉林社会科学院 周惠泉;[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王显;[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2 王薇;先秦言意观的发展及其对唐前文学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臧要科;三玄与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敏;鲁迅的语言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杰;言意之辩与文学阅读[D];青岛大学;2011年
2 徐新峰;言不尽意论[D];新疆大学;2004年
3 尹丹丹;从言意之辩看中国传统诗画艺术对自身媒介的超越[D];暨南大学;2007年
4 范美霞;论言意之辩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5 黄奕霖;王弼言意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银芝;对《庄子》言意之辩的理性阐释[D];西北大学;2006年
7 朱永辉;试论诗与哲学的关系—关于“言意之辨”的深层追问[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龚雅琴;维特根斯坦“不可说”与庄子“言意之辩”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吉凤;《乐记》美学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10 刘进君;《言不尽意的修辞学阐释》[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魏晋时期“言不尽意”论的逻辑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3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