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视域中的论辩
本文关键词: 论辩 言语行为 修辞学派 有效性 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 生活世界 心理学 语用学 接受性 出处:《哲学研究》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论辩(Argumentation)是一种展开于主体之间,通过单个命题或命题组合来证明自身观点、反驳对方观点,以消除争议、谋求共识的理性行为。长久以来,无论是作为一种现象还是一个问题,论辩始终为逻辑学、修辞学、语用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这不仅因为论辩是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言语行为,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反映了基于主体间个性差异的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不同思想在各自的论证和相互争辩中不断发展前行的客观事实。正如迈克尔所言:"人类心智被装上了两种相互对立的技能,一是将事物分门别类置入范畴,一是将事物视同特殊分别对待。因此,我们的思
[Abstract]:Argumentation is a kind of rational behavior that unfolds between subjects, proves their own views through a single proposition or a combination of propositions, refutes the views of the other side in order to eliminate disputes and seek consensus for a long time. Whether as a phenomenon or a problem, the debate has always been the common concern of logic, rhetoric, pragmatics and so on. 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debate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and speech act that exists in the world of life. More importantly, because it reflects th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ideas based on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subjects, And the objective fact that different ideas are moving forward in their arguments and arguments. As Michael put it, "the human mind is equipped with two opposing skills, one is to categorize things into categories, One is to treat things separately as special.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逻辑视域的认知研究”(编号11&ZD088)的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B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大爽;;浅谈辩论中的逻辑方法[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利芳;;论预设的可废除性和投射问题[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2 杨先顺;;论Gazdar的潜隐涵理论——语用推理系列研究之一[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3 黄顺基;;周礼全是我国自然语言逻辑的开拓者[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4 晋荣东;;协商民主与论辩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陈小平;郑诚;刘贵全;;意图形式化研究的若干问题[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6 武宏志;;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相干性[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龙根;意义底蕴的哲学追问——从言语行为意义论到实践意义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洪颖;论辩的逻辑分析[D];西南大学;2006年
2 窦栋有;言语交际中的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刘卓贤;交际中的“真”与“美”[D];山西大学;2010年
4 夏鹏鹏;先秦名家论辩思想探析[D];南京大学;2011年
5 武建生;塔尔斯基真之定义与意义理论关系的探析[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2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4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