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网络社会伦理:一种基于责任伦理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8-02-27 19:04

  本文关键词: 网络社会 伦理 责任 建构 出处:《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网络社会的道德活动是网络中的个人、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因特网是通过人们自觉自愿地互联而建立起来的,在网络社会中,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既是网络的用户,又是网络的管理者。任何人都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网络社会由无数网民和各种各样的组织组成,每一个主体都处于自我、集体、社会的种种复杂关系之中。要使网络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基于责任伦理控制体系的建构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Abstract]:The moral activities of the network society are the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 relations and common interests among the individuals, organiz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network. The Internet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voluntary interconnection of people's consciousness. In the network society, it is the provider of information. Anyon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others and society. The network society is made up of countless netizens and various organizations. Each subject is in the self and collective. In order to make the network society develop harmoniously and orderly, it is necessary and possible to construct th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esponsibility ethic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葆伟;科学技术伦理:公正和责任[J];哲学动态;200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潇;;革命话语下的理性思维——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张成岗;;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贾红莲;陈振华;;儒家理想人格及其现代转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宋贻强,杜月秋;司法职业共同体界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赵玉丽;;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周石峰,余莉;康有为、孙中山的性格及其对两派关系的影响[J];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8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的合法性探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于秀彬;;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演进历史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晓兵;;复杂性农业技术的社会选择——现代化大农业的复杂性思考[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2 秦越存;;现代性伦理危机与西方共同体主义的困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伦理视角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秦越存;;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践哲学进路[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公共预算——一种财政国家的视角[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盛作国;;走向科学与人文统一的逻辑学[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程代勒;从文化变迁看二十世纪台湾水墨画发展进程[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平;转基因食品传播推广中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秦子淮;人学视野中的信息异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峰;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褚金勇;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邱仁宗;科学技术伦理学的若干概念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11期

2 M.邦格;吴晓江;;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J];哲学译丛;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传勇;;网络主体道德行为失范探因[J];皖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鲁守亭;;网络社会道德存在的三种现象[J];世纪桥;2008年02期

3 张琼;;网络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的哲学思辨[J];内江科技;2010年09期

4 杨传勇;;网络主体道德行为失范探因[J];鸡西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刘同舫;网络社会的伦理悖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6 郭卫华;;论网络伦理责任对网络伦理困境的超越[J];前沿;2007年10期

7 万琼;论网络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及解决的措施[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8 王爱华;;网络与小学生心理健康[J];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12期

9 刘友红;;网络社会与当代人性结构[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4年00期

10 逯萍;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初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饶吉银;;浅谈网络社会对政治民主进程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旭晟;;人人都是责任人——略论机关效能建设的责任意识[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刘国建;;“网络社会”的特性及其哲学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张峰;罗辉喜;;浅谈中西方鉴定人制度与伦理的对比[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江顺平;;增强责任意识 狠抓工作落实 全力做好北京奥运安保工作[A];热诚献奥运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奥运行动长效机制研究[C];2009年

6 王晓霞;;网络社会人际关系基本特征解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李静;;浅论校外实践活动中学生生态环保责任意识的培养[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8 徐少锦;;当代中国水伦理初探[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徐青;;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伦理和道德视角[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毅;;网络社会:人类新的生活领域[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春华 刘东鸿;网络社会:英语独霸一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李希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面对以网络社会为中心的国家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北京联合大学 张铃;网络社会·网络生活·网络道德[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4 穆吐;网络社会对日常社会管理提出新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新经济与网络社会[N];国际商报;2000年

6 虞晓骏;网络社会中的人际关系[N];光明日报;2001年

7 ;网络社会还需要诚信吗?[N];团结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郑烨;普适网络社会的企业生存[N];网络世界;2005年

9 邹文彪;网络社会逐步向法制回归[N];商务时报;2008年

10 肖俊;公民社会的义务伦理[N];深圳特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民;论财富伦理[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步楼;可持续发展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李秀金;日常生活和新时期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马玉红;论梁实秋人文主义人生艺术追求与实践[D];兰州大学;2006年

6 孙磊;行动、伦理与公共空间[D];复旦大学;2006年

7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程宇;虚拟技术与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9 马莉莉;我国民事司法解释的理论逻辑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史海波;古代埃及教谕文献中的“正义”观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网络社会伦理基本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2 于沛利;营销伦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刘英杰;网络伦理的理性思考[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付利辉;网络社会中的法观念传播及其对法治进程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余红升;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民事法律保护[D];厦门大学;2007年

6 于尔河;从天道、伦理到政治[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范光泉;网络技术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淑杰;匿名世界的真实干预[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丙辰;计算机网络道德建设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薇;网络社会高校德育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3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43932.html

上一篇:逻辑视域中的论辩  
下一篇:辩护逻辑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3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