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梁启超主张_《河南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8 15:58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05年

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初探

刘立刚  

【摘要】:在中国逻辑史上,梁启超是对中国本土逻辑开展系统研究的先驱之一。他虽援引西方逻辑及印度因明来加以论述,但正是他在比较中开创了近代墨家逻辑研究的先河,让世人看到了几千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世界逻辑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本文首先考察了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所具有的历史条件,分析其深厚国学根基的来源,把握梁启超获得近代西方逻辑及科技知识的渠道。 其次,本论文探讨了梁启超对《墨经》的校注。在前人的基础上,梁启超有了新的突破,给近代以来校勘学创立了新的模式。他选取了恰当的版本,正确地校注了前人未曾注意之处。他采用了新的“经、说、校、释”一体化的编著体例,发现了《墨经》校注中“引说就经”的“公例”——标牒字。在校释中,梁启超大量联系逻辑原理和西方科技知识来解说《墨经》。从形式到内容,梁启超都超越了前人。 再次,本文梳理了梁启超对墨家逻辑思想研究的体系,把他分散在前后不同时期著作中相应的思想内容加以归类。本文以“名”、“辞”、“说”、“辩”、“逻辑规律”为单位,比较了梁启超前后对墨家逻辑思想认识的变化,从差异中体现出梁启超的思想取向。同时本文也分析了梁启超思想前后产生差异的原因。这些内容揭示了梁启超是如何指明墨家逻辑与近代西方逻辑及印度因明有相通之处的。他把墨家逻辑放在世界学术的高度上,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中国古代逻辑对世界逻辑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最后,本文初步探讨了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对整个墨学研究乃至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1-09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6
  • 引言6
  • 一、梁启超研究墨家逻辑的背景与动机6-12
  • (一) 研究墨家逻辑的背景6-10
  • (二) 研究墨家逻辑的动机10-12
  • 二、梁启超对《墨经》的校释12-23
  • (一) 《墨经》校释的方法及特点13-17
  • (二) 《墨经》校释的成就17-19
  • (三) 《墨经》校释的不足19-23
  • 三、梁启超对墨家逻辑思想的研究23-41
  • (一) 对“名”的研究24-28
  • (二) 对“辞”的研究28-33
  • (三) 对“说”、“辨”的研究33-39
  • (四) 对逻辑规律的研究39-40
  • (五) 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前后差异的原因40-41
  • 四、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的影响及意义41-43
  • (一) 墨家逻辑研究在梁启超整个墨学研究中的地位41-42
  • (二) 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对20 世纪墨家逻辑乃至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影响42-43
  • 注释43-45
  • 参考文献45-47
  • 后记4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华;博士论文答辩录 博士论文题目:《论梁启超的科学方法》 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孙中原教授[J];东南学术;2001年01期

    2 杨华;梁启超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三位美国中国学专家眼中的梁启超[J];探索与争鸣;200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肖向明;杨林夕;;“启蒙”的诱惑——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再思考[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3 张四化;张学立;;浅议孔子逻辑思想的中庸基础[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5期

    4 张晓娟;;从荀子的正名逻辑思想看中国古代儒家思维方式[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王美君;;1999—2009年间墨子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彭羽寒;;公孙龙与后期墨家正名思想比较[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3期

    7 周兴生;;《墨子·经上》中“成”式法律推理约束力考论(上)——中西推理基本形式比较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余维发;;《墨辩》正名思想解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余维发;;伍非百指物思想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张昭军;闫长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代儒学研究述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邦凡;中国逻辑与中国传统数学[D];南开大学;2004年

    5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房瑞丽;清代三家《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刘利民;在语言中盘旋[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祎;《礼记·乐记》研究论稿[D];暨南大学;2009年

    9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10 陈国安;清代诗经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伟;中国逻辑的特殊性[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能惠;崔清田先生中国逻辑史研究试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吴齐兴;西方谬误研究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南京大学;2011年

    4 邓春燕;论辩与逻辑[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奕争;言意之辨的逻辑语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温弘;从布迪厄社会学角度看梁启超的翻译思想和实践[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雷淑娟;《孟子》类比[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于霞;战国名实之辩的文化解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转青;试论沈有鼎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10 曹雪菲;《庄子》“道言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启扬;梁启超与墨学[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2 曾昭式;从梁启超的文化观看其墨家“论理学”思想[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钟珍维;试论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功过[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4 刘福祥 ,赵矢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梁启超与日本[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5 李杰;;梁启超《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6 井维增;梁启超注《桃花扇》得失谈[J];齐鲁学刊;1986年02期

    7 华闻;;书讯:《梁启超与护国战争》一书出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8 陈占标;;新发现的梁启超致犬养毅函[J];学术研究;1988年01期

    9 天祥;;梁启超佛学思想概述[J];学术研究;1990年05期

    10 徐斌;沙小云;;论梁启超的“善变”[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春;;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韬;;毛泽东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宋守鹏;;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苏艾平;;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刘晓华;;梁启超与墨家逻辑[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7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8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9 周俊利;;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10 吉扬;;“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福志;[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王凯;[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李端 刘东虹;[N];光明日报;2002年

    4 李丽;[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记者 王大庆 庄建;[N];光明日报;2010年

    6 孙杰;[N];中国审计报;2002年

    7 陈代湘;[N];光明日报;2010年

    8 张家康;[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郭松民;[N];协商新报;2005年

    10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4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5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6 王明伟;近代日本国民主义与梁启超国民国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7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8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亚明;承续与超越[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刚;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5年

    2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汪平秀;梁启超民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4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雷蕾;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关口[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7 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8 陈勇军;仁爱之治与自由之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跃安;政治与文学的双重无奈[D];湘潭大学;2005年

    10 靳路遥;“学术”背后的“思想”[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6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56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