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逻辑:一个平凡的故事——与程仲棠先生商榷
本文选题:是 切入点:系词 出处:《学术研究》200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研究亚里士多德逻辑应该有今天的理解,但是还应该看到亚里士多德本人对逻辑的理解,这是不同层次的问题,应该区别清楚。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核心句式是"S是P",他的形而上学的核心是"是本身",因此在他这里,逻辑中的"是"和形而上学的"是"是相通的。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它不仅涉及逻辑的研究和哲学的研究,也涉及逻辑与哲学的关系,我认为,是值得讲一讲的。
[Abstract]:The study of Aristotelian logic should be understood today, but it should also be seen that Aristotle's own understanding of logic is a ques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The central sentence of Aristotle's logic is "S is P", and the core of his metaphysics is "is itself", so in his case, the "yes" in logic and the metaphysical "is" are interlinked. This is an ordinary story. It involves not only the study of logic and philosophy, but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c and philosophy, which, I think, is worth talking about.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刘利;先秦单音节助动词考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吴坚;;批判性思维:逻辑的革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孟凯;中古汉语让步复句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袁正校;;关于现代逻辑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解植永;;《左传》、《史记》判断句比较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齐春红;“不得”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刘光明;;单音动词后“往”的语法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10 胡远鹏;所字结构通式之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前瑞;;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李锦招;人的成长和人格理想——冯契智慧说与霍韬晦如实观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施群丽;真之收缩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廖强;《韩非子》否定副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丁俊苗;《醒世姻缘传》复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袁金春;《国语》称代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焦志伟;决策过程中的逻辑应用[D];河南大学;2003年
7 张莹;“V到”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8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体与连续动作连动式[D];延边大学;2003年
9 马慧;唐以前“得”字及相关“得”字句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高宏;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学及其对海德格尔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文;БblTb(过去时和将来时)形式的省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2 孙夏南;现代俄语的数量信息句[J];外语学刊;1980年01期
3 但汉源;关于Do扩展不定式不用to的表语结构的特征、类型及其他——向葛传i教授请教[J];外语学刊;1980年02期
4 徐昌汉;作为助动词的статъ和начатъ[J];外语学刊;1980年03期
5 刘有志;评“合成谓语”[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6 任学良;判断词“是”见于先秦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吴吉康;俄语系词БЫТЬ的反向一致关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张柏青;;汉语系词“是”出现时代新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9 冯凭;;关于名词单独充当谓语的问题[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10 吕存亮;谈谈俄语中的两个语法问题[J];外语学刊;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天戈;;系词“是”历史新证[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 蔡希杰;;判断与句子[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3 陆汝占;靳光瑾;;“是”的内涵逻辑语义解释[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邢向东;;陕北神木话的准语气词“是”及其形成[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5 张家荣;杨荣俊;;真善美是一股不息的洋流——对道德教育的社会思考[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思敏;;“什么是X?"与“X是什么?”——两种句式的本质差别[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7 王克喜;;论汉语“是”与西语“to be”对中西哲学与逻辑学的影响[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登炎;周小兰;;特大暴雨卫星云图计算机识别中的准上下文有关文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唐作藩;语言学一代宗师——王力[N];光明日报;2000年
2 俞宣孟 李t ;超越之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王晓朝(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如何理解西方形而上学史[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小戈;情系词坛 心似歌海[N];音乐周报;2003年
5 李先耕;老子对“道”的追寻[N];光明日报;2007年
6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许苏民;我们有没有“是”[N];光明日报;2008年
7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周浩翔;我们有什么“是”[N];光明日报;2008年
8 江南晏;王路 求真不辞漫漫修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娅曼;汉语系词“是”的来源与成因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张军;汉藏语系语言判断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陈名财;生态存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范妍南;中古小说中的判断句[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玄宗女贵莲;《坛经》判断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雅洁;今文《尚书》的特殊句式和关联词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华;《左传》否定词“非”“未”“勿”“毋”“弗”“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肖瑜;上古至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文霞;《世说新语》中的判断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宝文;康德和海德格尔论存在与形而上学[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崔荣杰;先秦“是”字主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鲍海敏;关于“非存在”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4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60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