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推理——一种独立的推理类型
本文选题:回溯推理 + 演绎推理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摘要】:正回溯逻辑方法的提出,最早可上溯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遗憾的是,亚氏并未对之进行深入探讨.尔后的英译者将回溯法译为“reduction”,而C.S.皮尔斯则译作“reduction”或“retro-duction”.他继承亚氏关于回溯不同于归纳、演绎的思想,对回溯推理的理论研究做了重要的奠基工作.N.R.汉森H.西蒙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该推理进行了论证和阐发,但很不充分.1987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八届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上,回溯推理被列为世界性的攻关项目.但迄今为止,逻辑界对这种推理仍然缺乏认识,还有人将其视作归纳或演绎的附属物,否定该推理作为一种独立类型而存在的合理性.为了推动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Abstract]:The method of positive retrospective logic can be traced back to Aristotle in ancient Greece. Unfortunately, Aristotle did not delve into it. Then the English translator translated the backtracking method into "reduction", and C. S. Pierce translated it into "reduction" or "retro-duction". He inherits Aristotle's thought that backtracking is different from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and does important foundation work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backtracking reasoning. Hansen H. Simon further demonstrated and elucidated the reasoning on this basis, but it was not sufficient. At the eighth Congress of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held in Moscow in 1987, retrospective reasoning was listed as a key item in the world. But up to now, the logic circle still lacks the understanding to this kind of reasoning, and still some people regard it as the adjunct of induction or deduction, and deny the rationality of its existence as an independent typ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epth study of this subje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is issu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邮编:300100
【分类号】:B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彦;论溯因推理及其在科学中的运用形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名国,周志俊;体育教学艺术价值论[J];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2期
2 陈录生;古代中西方心理学思想的融合与统一[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黄建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及其在苏中两国的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黎德化;人类环境困境的哲学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黄明哲,赖宏;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张瑞芬;论政治文明建设[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张学立;回溯推理的独立性辩护[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8 董海原;科技期刊校对技巧[J];编辑学报;1993年04期
9 童华峰;编校合一的弊端及其改进[J];编辑学报;1998年01期
10 孙美堂;人的价值:根据与类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萧栋梁;;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格;;毛泽东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的计划和基本原则[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布成良;;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之关系[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尚明轩;;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的崛起[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铭德;;试探莫斯科与孙中山北上的关系[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吕伟俊;董宝训;;略论建国初期中国社会转型的几个理论误区[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吕书正;王乾三;;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永华;;马克思列宁的分工理论与斯密定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王善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再认识[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则孚;知识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D];厦门大学;2001年
3 吴建华;明代官冗与官缺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贺朝霞;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邹铁力;中国共产党的私营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杨长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建华;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考察与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杨宏;中俄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9 姜贤求;转型期中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研究——从韩国实践中得到的启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国强;评杜威工具主义真理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铁桶;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龙岳华;教育的沉重——由“减负”所引发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小讲;《法苑珠林》与佛教的民间化——简论两晋南北朝佛教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茹;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杰义;产权理论与金融企业制度的产权分析[D];中南林学院;2001年
7 刘振龙;论“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8 徐华;清末资本市场[D];苏州大学;2001年
9 潘湘波;地方立法语言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徐民府;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培育;论据虚假,论题一定错吗?——兼谈演绎推理的功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罗剑辉;略论归纳推理及其结论的性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1期
3 林先发 ,司马志纯;试论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年04期
4 赵鑫珊;卡尔·波佩尔的思想发展历程[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9期
5 程仲棠;充足理由律的客观性质与悠久历史[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6 牟钟鉴;试论后期墨家的逻辑学[J];东岳论丛;1980年03期
7 周谷城;与余大行先生商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8 朱志凯;再论逻辑证明与实践标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9 林先发;司马志纯;;试论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何向东;演绎推理的新形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文淦;;略论真理与逻辑[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2 沈秉元;;演绎推理也能推出新知识[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3 马佩;;充足理由律是形式逻辑的重要规律——与林铭钧等同志并与李先q同志商榷[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4 弓肇祥;;演绎推理的信息增量问题[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5 赵总宽;;三个异于实质蕴涵的条件词[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6 莫绍揆;;归纳推理的形式系统[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7 王东临;;关于逻辑的几个问题[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8 张金兴;;类推是类比推理吗?[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9 潘道江;;实事推理的归溯和目的性[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10 吴坚;;两种不同的蕴涵[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军;略论对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兼收并蓄[N];法制日报;2003年
2 陈波;逻辑学与理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3 杨郑贵;直觉思维与教学导向[N];贵州政协报;2003年
4 刘晓雪;数学是一种心灵[N];科学时报;2003年
5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 刘树德;析判例在两大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孙路弘 圣路可商务顾问公司首席顾问;谁怕管理还是怕谁管理[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肖忠;2005年公务员考试复习指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陆平;法律推理浅析[N];江苏经济报;2004年
9 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 贺小荣;民事裁判文书的规范化及其改革方向[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李红海;事实判断和法律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姚志强;演绎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沈琪;刑法推理方法初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娱;ES与GIS的集成技术在水稻栽培适宜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2 许业荣;美国FASB在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两难选择[D];厦门大学;2001年
3 赵建宏;中学数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心理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贺寿南;互动中的理性人的归纳推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宋旭;译者的原文理解过程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黄德雄;几何中的合情推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何永强;高中数学课程中统计与概率内容及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苑静;王念孙《读书杂志》校勘方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罗然;网络媒体传播的局限性问题及规避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10 陈燕;当前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异化问题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98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798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