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为“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辩护——与陈波先生商榷

发布时间:2018-04-24 23:14

  本文选题:先验偶然命题 + 后验必然命题 ; 参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基于可能世界语义学和严格指示词理论,克里普克提出存在"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的全新见解,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学者陈波先生近来对克里普克的有关论证进行了系统批判,得出了关于"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的否定性结论。仔细分析陈先生的论证可以见得,其对克里普克的反驳建立在一些基本前提与诉求的分歧之上,而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追求本体论与认识论的严格界划。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ssibilistic world semantics and strict deixis, Kripke put forward the new ideas of the existence of "transcendental accidental propositions" and "posteriori inevitable propositions", which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Mr. Chen Bo, a Chinese scholar, has recently made a systematic criticism of Kripke's argumentation and has drawn a negative conclusion on the "transcendental accidental proposition" and "posteriori inevitable proposition". It can be seen from a careful analysis of Mr. Chen's argument that his rebuttal to Kripke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of some basic premises and demands, and the most fundamental difference lies in whether or not to pursue the strict demarcation of ontology and epistemology.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合肥工业大学博士专项资助项目(JZ2014HGBZ0065)
【分类号】:B81-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军成;;指示词理论述评[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黄杨;;“商羊舞”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张文琴;;从历史因果的名称理论看先秦儒家名学思想[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4 李明慧;;也谈专有名词的翻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5 李凤章;;法律移植,移植什么?——以土地所有权的中国命运为中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付琼;;合法性与冠名权:明清时期关于“唐宋八大家”名称之争[J];北方论丛;2012年05期

7 刘张华;;论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从两种实在论的比较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8 余军成;吕进;;论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9 张卫国;;论构成物理主义在心灵哲学中的兴起[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陈积坚;;葛梯尔反例中的“偷天换日”[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何松旭;为什么需要道德?[D];浙江大学;2011年

4 栗永清;学科·教育·学术: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学科[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田忠锋;形式逻辑前提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8 邱昭继;法律、语言与法律的不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马得华;德沃金与法律的解释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张帆;论建构性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雄就;“偶然”逻辑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宏光;《淮南子》逻辑思想探赜[D];南京大学;2011年

3 房小娜;语言哲学视域下的关联理论探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李文倩;罪与生活: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的宗教之维[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余军成;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6 王宁宁;指称论的历史发展与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李明慧;从电影片名的翻译看翻译中的改写[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8 刘德兵;论可能世界视域下的同一性问题[D];苏州大学;2007年

9 薛平;普特南的认知思想实验及其哲学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唐永刚;蒯因真理观及其理论意义[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勇涛;;浅析多值逻辑证明论[J];求是学刊;2007年06期

2 龙小平;资建民;;四川省逻辑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综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任会明;;二维语义学如何重建“金三角”?[J];哲学研究;2009年03期

4 霍书全;;多值逻辑的乌拉姆博弈语义[J];哲学动态;2009年12期

5 霍书全;;多值逻辑的思想渊源和产生历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11期

6 曾凡芬;;可能世界、心理空间理论与语篇的意义建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1798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798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d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