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试谈《墨经》“闻知”中的等词推理

发布时间:2018-04-25 01:22

  本文选题: +  ; 参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1期


【摘要】:《墨经》"闻知"中的推理,多认为是一个三段论。但是本文认为其中含有等词并提出其理由。另外从现代逻辑的等同逻辑入手,通过对"闻知"中的三个关系推理的逻辑结构分析,运用等词替换实现了等词推理,进而由已知推出未知。最后说明这些推理是逻辑知识的讲解而非逻辑知识的应用。"闻知"中有带等词的推理,就为《墨经》在关系逻辑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Abstract]:The reasoning in "Mojing" "Wen Zhi" is thought to be a syllogism, but this article holds that it contains equal words and puts forward its reasons. In addition, starting with the logical equivalent logic of modern logic, by analyzing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ree relation reasoning in the "smell", using equal words to replace the equivalent word reasoning, and then the unknown. These reasoning is the explanation of logical knowledge rather than the application of logical knowledge.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分类号】:B8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跃春;悖论与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袁正校;;关于现代逻辑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程向阳;浅析反证法的逻辑基础[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4 刘奇光;数学定义的基本要求[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王健平;;实质蕴涵与自然语言中的相关蕴涵命题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王健平;;从逻辑看歧义的产生及其解决途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滕定明;论亚里士多德逻辑的起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杨中兴;理论语义观的方法论策略[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02期

9 王延源,殷启正,沈厚丰;数学的构造性方法[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10 张晴;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江心力;二十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童恒萍;墨家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庄岳;数典宁须述古则,行时偶以志今游[D];天津大学;2006年

4 彭树欣;梁启超与中国文献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逢琴;论章士钊的逻辑文[D];青岛大学;2003年

2 张莉敏;悖论与数理逻辑的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03年

3 姜永全;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冯彦波;金岳霖逻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杨华;墨子和他的时代——墨子思想研究二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沈尚武;墨家人道观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闫浮;离散数学体系结构[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8 丁玲;先秦士人的价值取向与主体意识[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李爱仙;特异水稻的细胞胚胎学研究及其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10 孟三爱;墨子和亚当·斯密义利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仁明;;《墨经》体例“说在”详解[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丽萍;;《墨经》训诂失误枚举[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中原;;中国逻辑元研究的成果[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波;;蒯因的逻辑哲学[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6 沈有鼎;张清宇;;个体和真值的演算[A];理有固然——纪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诞辰[C];1995年

7 马赛;;后期墨家名实观初探[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明明;;推类的逻辑性质——基于“类同理同”观念的分析[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杨武金;;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的意义、原则和基本内容[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孙中原;;承上启下,推陈出新——《墨守辞典》的意义[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建鲁;《名理探》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转青;试论沈有鼎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2 孔祥敏;论《墨经》的故、理、类对推论的作用[D];燕山大学;2008年

3 宋赛花;梁启超的逻辑——方法论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金伟;中国逻辑的特殊性[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皓;中国近代逻辑科学的发展及影响[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99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799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8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