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学、辩学的文化解读
本文选题:墨家辩学 + 先秦时期 ; 参考:《哲学动态》1999年06期
【摘要】:早在中国近现代时期,一些文化学人就开始研究中国先秦逻辑史,,时至今日,研究中国先秦逻辑的成果大量问世。关于中国先秦逻辑与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关系一直是争议的问题。一些前贤认为墨家辩学就是亚氏逻辑,这种观念影响着当今逻辑史界部分学者对中国先秦逻辑的研究。...
[Abstract]:As early as in modern China, some cultural scholars began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re-Qin logic. To this day, a large number of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pre-Qin logic came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pre-Qin logic and western Aristotle logic has alway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Some former sages thought that Mohist dialectics was a kind of logic, which influenced the study of Chinese pre-Qin logic by some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logic histor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祥云;还名学和辩学以本来面目──评《名学与辩学》[J];学术月刊;1999年04期
2 潘宇;研究中国逻辑史的新思路——评《先秦辩学法则史论》[J];哲学动态;1997年12期
3 曾昭式;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三种立场[J];哲学动态;2002年08期
4 刘南迅;点滴集[J];思维与智慧;1982年02期
5 崔清田;名学、辩学与逻辑[J];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6 孙苓;;让逻辑理论“生活”起来[J];网络财富;2010年08期
7 王克喜;论逻辑的个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邓生庆;凯恩斯的归纳逻辑理论[J];哲学研究;1991年09期
9 崔清田;中国逻辑史研究世纪谈[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4期
10 徐阳春;论名家的论辩实践对辩学的意义[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中原;;墨家逻辑的产生和作用[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云之;;“名辩学”之名的由来及其约定俗成过程[A];理有固然——纪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诞辰[C];1995年
3 张晓芒;;先秦“辩学”界定之探讨[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4 崔清田;;名学、辩学、名辩学析[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5 王左立;;墨家辩学与逻辑[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6 王国俊;;数理逻辑中的数值化方法(英文)[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詹剑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逻辑理论[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8 袁正校;;大学逻辑应当兼顾逻辑理论和逻辑应用[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9 张大松;;超越形式:假说演绎法论争现状探微[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李小五;;无穷逻辑简史[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振复;逻辑“还原”深入浅出[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胡泽洪;哲学逻辑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们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8年
3 张晓芒;中西逻辑比较研究中的两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陈波;逻辑学与理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5 沈跃春;现代逻辑学及其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04年
6 王健平;不能缺少人文逻辑[N];浙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晴;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岩;《经下》逻辑理论考察[D];燕山大学;2008年
2 黄萍;解读赖欣巴哈的逻辑哲学思想[D];西南大学;2006年
3 李建生;n值逻辑系统中命题的绝对真度及其随机化理论[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4 司季勤;重新解读中国先秦逻辑中的概念理论[D];贵州大学;2008年
5 洪颖;论辩的逻辑分析[D];西南大学;2006年
6 杨飞;温公颐墨家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7 折延宏;若干经典命题逻辑问题的拓扑刻画[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婉玲;冯·赖特行动逻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尹景旺;终极关切意义上的逻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仲华;试论逻辑在经济决策过程中的作用[D];山西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07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80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