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人的”论证与“人身攻击”谬误
本文选题:人身攻击 + 人身攻击谬误 ; 参考:《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摘要】:黄展骥关于“人身攻击”的合理和不合理的 (谬误 )区分的观点 ,有人提出批评 ,认为黄扩大了“人身攻击”的原有外延 ;在理论和实践上行不通 ;主张所有“人身攻击”都是谬误的。但是 ,无论从“人身攻击”的语源 ,还是从对“人身攻击”的“传统”理解以及当代学术界的最新研究看 ,将“人身攻击”视为当然的谬误是成问题的。“针对人的”论证与“人身攻击”谬误应加以区分。黄展骥所用的“人身攻击”实际正是“针对人的”论证。人身攻击论证的评估具有语境敏感性
[Abstract]:Huang Zengji's views on the reasonable and unreasonable (fallacy) distinction between "personal attack" and "personal attack" have been criticized by some people, who think that Huang has expanded the original extension of "personal attack", which is not feasibl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false to claim that all "personal attacks" are false. However, whether from the source of "personal attack", from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personal attack" and from the latest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academia, the fallacy of taking "personal attack" as a matter of course is problematic. The argument against people and the fallacy of personal attack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The "personal attack" used by Huang Zengji is in fact an argument aimed at people. The evaluation of personal attack argument has contextual sensitivity
【作者单位】: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B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展骥,武宏志;略评“人身攻击”──“批判吸收”西方学术思想[J];人文杂志;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朝晖;计算技术类期刊论文题名中的“基于”及其相应英文译法[J];编辑学报;2005年01期
2 张思齐;;李华赋的成就与特色[J];东方论坛;2007年04期
3 郑军,黄信德;汉英文化差异与交际语用策略[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3期
4 何建乐;英汉叠词和叠词词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邓大鸣;贺筠;;论法律翻译与法律意识[J];理论与改革;2008年03期
6 王玉环;论汉语成语中数词的理解与翻译[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涂传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法再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龙小平;存在非谬误的人身攻击吗[J];人文杂志;2002年01期
9 朱明炬,谢少华;充分利用搜索引擎 ,准确地道英译词语[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1期
10 计雪荣;;高校BBS网络道德实践浅论[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丽;从反抗到认同:对《女勇士》中母女关系的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澄澄;论辩话语中的策略机动[D];浙江大学;2012年
3 江华翠;穆勒谬误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展骥;“人身攻击”与社会──孔子的“口诛笔伐”[J];人文杂志;1999年04期
2 黄展骥;文化论战中的“人身攻击”──略评居浩然、李敖等的观点[J];人文杂志;1999年06期
3 黄展骥;“人身攻击”及其“谬误”辨析——略论“不相干”谬误[J];人文杂志;2000年01期
4 黄展骥;厚此薄彼?──评陈永明的“人身攻击”[J];人文杂志;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尔夫·施密德;肖谊;杨晓霖;;事件性、主体依赖性与语境[J];外国语文;2010年02期
2 马永侠;“针对人的”论证与“人身攻击”谬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曹剑波;;“知道”的语境敏感性:质疑与辩护[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刘艳;;英语复合名词的功能语用阐释[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沈园;;语境决定论挑战下的形式语义学研究——问题与应对[J];现代外语;2011年04期
6 张世萍;关系矩阵——一种对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新阐释[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阳建国;;归因者语境主义与怀疑论问题[J];哲学动态;2009年10期
8 王蕾;谈增强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有效途径[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刘远志;音系规则的特点与应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李永生,张俊玲;论非语言行为的语义特征[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海辉;话语连贯的语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王林;论语言处理的准模块性[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7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89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