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认知系统中的互知推理
本文选题:可能世界 + 多主体认知 ; 参考:《哲学研究》2001年04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文;论可能世界的名字[J];哲学研究;2005年09期
2 方同义;本体与境界——中国古代哲学主题的理论阐释[J];哲学研究;1993年03期
3 朱跃;论人的认知与语义的不确定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刘壮虎;必然性的逻辑分析[J];哲学研究;2002年02期
5 陈慕泽;多主体认知系统中的互知推理[J];哲学研究;2001年04期
6 张家龙;论本质主义[J];哲学研究;1999年11期
7 林正;论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8 刘叶涛;关于名称和本质的若干思考[J];江汉论坛;2005年01期
9 张微;;本文前面展示的可能世界——一种探索解释学美学的新理论[J];法国研究;1992年02期
10 田润民;“命题=可能世界→真值条件的函项”命题的话题[J];外语教学;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泽深;胡浩;;真正的可能性和必然性[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唐晓嘉;陈树文;;认知逻辑的几个语义问题分析[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陈晓平;;谈谈虚拟蕴涵问题[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4 王文方;王一奇;;对路易士虚拟条件句语意论的一个修正[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5 冯棉;;模态逻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6 季秋;王万森;王新;;人工智能中逻辑学的研究[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8 韦世林;;可能世界理论与变异修辞[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9 王启义;;从形式语意论到二维模态语意论[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晓华;;逻辑全能问题研究述评[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季先;理性看待中国贸易顺差可能世界第一[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中国生态农业最可能世界领先[N];科技日报;2002年
3 刘钢;信息哲学与未来东方科技哲学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蔡曙山;探索人类心智的奥秘[N];光明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顾定槐 田甜;2015,,中国化工可能世界第二[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什么是管理?[N];中国经营报;2003年
7 崔卫平;飞毯起来了你走不走?[N];北京日报;2003年
8 《社会科学报》特约记者 计海庆;强调语境化不意味着科学进步无规则[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杜兴强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脏脸博弈、共同知识与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阎密;“用100%的努力解决1%的问题”[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玉树;理性与可能世界[D];山西大学;2009年
2 刘张华;大卫·刘易斯模态哲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4 周允程;第一人称信念的哲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5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6 张君;知道逻辑中的知识可传递性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7 荣立武;内涵逻辑的哲学基础[D];中山大学;2006年
8 吕进;基于时间和行动规划的知识—意图逻辑[D];西南大学;2008年
9 张立娜;个体词的逻辑语义[D];清华大学;2007年
10 张泽兵;谶纬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麻鹤腾;可能世界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D];河南大学;2011年
2 徐晔
本文编号:1984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198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