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逻辑学对单纯知性形而上学的质疑
本文选题:思辨理性思维 + 单纯知性思维 ; 参考:《理论探讨》2007年03期
【摘要】:长期以来,许多人把黑格尔的辩证法(逻辑学、思辨理性形而上学)解读为相对主义、变戏法。我们认为,造成这一表象的原因与他们用单纯知形的思维去解读构筑在思辨理性思维基础上的形而上学不无关系。从哲学史上看,传统形而上学是单纯知性形而上学,它对客观性的解释陷入了有限的抽象思维的泥沼,变成了独断论。黑格尔认为,解决这一理论困难的出路在于,要从无限的理性思维的视界来把握形而上学,即建立以圆圈式的论证方式,逻辑思维的构筑依据和由存在论、本质论及概念论所实际把握的逻辑学。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many people interpret Hegel's dialectics (logic, speculative rational metaphysics) as relativism. We believe that the reason for this appearance is related to their metaphysics based on speculative rational thinking.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traditional metaphysics is pure intellectual metaphysics. Its explanation of objectivity has fallen into the quagmire of limited abstract thinking and turned into dogmatism. Hegel believes that the way out for solving this theoretical difficulty lies in grasping metaphys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inite rational thinking, that is, to establish a circle mode of argumentation, a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cal thinking and a theory of existence. Theory of essence and concept of the actual grasp of logic.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与社会的关系探秘——马克思理论的新解读》阶段性成果(05ja710016)
【分类号】:B81-0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绥;;我国慈善事业的完善与发展[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2 张广智;;古代西方历史理论三题[J];史学史研究;2007年04期
3 邹小华;周爱华;;社会和谐与城市化模式选择[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曾鹏程;龙佳解;;技术主体素质与技术理性的超越[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5 靳涛;周冰;;经济转型研究的政治经济学回归[J];经济学动态;2007年08期
6 宋劲松;;和谐社会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3期
7 白立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林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基本特征[J];经济学动态;2007年07期
9 王牧;;犯罪概念:刑法之内与刑法之外[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10 范虹;;论我国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J];云梦学刊;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骆东风;;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两难问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盛雪艳;;贯彻科学发展观 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科技人才全面成长[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胡振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江沛;;近代天津娼业结构述论[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5 宋月红;;毛泽东与新中国国家结构形式问题的解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永君;王晓书;;建国初期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凤琦;;中国现代化特征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9 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回归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的整合研究(提要)[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珂;国际需求与中国就业[D];吉林大学;2007年
2 丁培卫;现代性视野中的新感觉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龚晓宽;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白希;民族区域自治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惠立新;第三配置与中国企业信用重构[D];武汉大学;2006年
6 杨志兵;高等学校薪酬制度与薪酬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留建;新经济时代的柔性生产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谷中原;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琦;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陈平;论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的制度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张俊;邓小平协调发展思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李忠华;山东省竞技体育的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铁;“写实”与“实写”[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毛英;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张毅斌;关于FOB下托运人法律地位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陈开敏;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价值与时代意义[D];南昌大学;2007年
9 王汝秀;建国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进步;论我国法官职业化[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典顺;;黑格尔逻辑学对单纯知性形而上学的质疑[J];理论探讨;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042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04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