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名的涵义与指称
本文选题:专名 + 涵义 ; 参考:《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05期
【摘要】:相对于专名的涵义与指称这一问题 ,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1)从历史看 ,围绕着专名有无涵义这一关键问题 ,主要有“摹状词说”与“历史因果命名说”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并非完全对立的 ,而是互补的。 (2 )所谓专名的涵义 ,就是专名的使用者所理解的该专名所指对象的属性 ;一般地说 ,专名的任务就是给对象命名 ,但在命名的过程中也不排除描述的成份 ,所以 ,有时专名与摹状词之间的区分也并非绝对的。 (3)关于专名的指称 ,不应理解为对象本身 ,而应理解为专名的使用者认识中的专名的所指对象
[Abstract]:Relative to the meaning and reference of the proper name, the author discusses it from three aspects: (1)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it revolves around the key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proper name has the meaning or no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viewpoints: description theory and historical causality naming theory. These two views are not completely opposite, but complementary. (2) the meaning of the so-called proper name is the attribute of the object to which the proper name refers as understood by the user of the proper nam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task of the proper name is to name the object, but in the process of naming it does not exclude the element of description, So sometim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roper names and descriptions is not absolute. (3) allegations of proper names should not be understood as the object itself, but as the object of the proper name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user of the proper nam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逻辑哲学专题研究”(0 1CZX0 0 6 )成果之部分
【分类号】:B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东;;信念语境下的专名意义机制——以“信念之谜”为例[J];唯实;2011年07期
2 魏燕侠;;论弗雷格的残篇《论逻辑的普遍性》[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訾其伦;;荀子与墨家正名论之比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谭智奇;;探析逻辑哲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J];传承;2011年2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颖杰;;达米特论指称和涵义[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张燕京;;论达米特对于弗雷格意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张燕京;;达米特发展弗雷格意义理论的基本路径[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4 张立英;周北海;;基于主谓项涵义联系的概称句推理的几个逻辑[A];2004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4年
5 骆风和;;墨家“杀盗非杀人”的命题是否是偷换了概念[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6 田立刚;;关于先秦名辩学中“理”范畴的探讨[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刘邦凡;;关于“逻辑”涵义研究之管窥[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毛翊;;关于名字涵义的逻辑[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9 柴生秦;;论弗雷格的同一性难题[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10 李文健;;形式化的涵义及其认识论本质[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允程;第一人称信念的哲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薄谋;新弗雷格算术的一致性和解释性[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蓉;试论弗雷格的意义理论[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李娟;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颜中军;弗雷格疑难与认知价值差异[D];湘潭大学;2007年
4 南丽琼;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探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杨兴杰;斯特劳森的摹状词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姣姣;弗雷格涵义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梁义民;试论名称所指的确定[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范贵云;克里普克的专名理论[D];苏州大学;2010年
9 和宝珍;浅析弗雷格的真值理论[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张佳一;名称描述理论和历史因果理论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1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05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