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中国逻辑必然推理探析——兼论“中国古代是否有逻辑”

发布时间:2018-06-23 01:21

  本文选题:逻辑 + 中国逻辑 ; 参考:《学术交流》2011年11期


【摘要】:"中国古代是否有逻辑"问题的争论焦点在于中国古代是否有必然推理。中国逻辑史研究者对该问题的回应多为描述性论证,而鲜有实证研究。以《九章算术》"开方术"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开方术"中的必然推理机制是"科技推类"推理,其推理程序为:一,立类;二,寻同;三,推类得值域;四,对余数反复适用上述三步,直至得出需要的结果。中国逻辑必然推理机制的证成,为中国古代逻辑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直接证据。
[Abstract]:The issue of "whether there is logic in ancient China" is the focus of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re is inevitable reasoning in ancient China. The response of the researchers of Chinese logic history to this question is mostly descriptive argument, but few empirical studies. In the case of "nine chapters of arithmetic >" as the object, the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inevitable reasoning mechanism in the "open art"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sh the class" push. The reasoning program is: first, standing class; two, finding the same; three, pushing the category of the range; four, the three steps are repeatedly applied to the remainder until the desired results are obtained. The evidence of the logical logical existence of Chinese ancient logic is provided by the evidence of the logical existence of logic in ancient China.
【作者单位】: 毕节学院逻辑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西方必然推理比较研究——以《九章算术》刘徽注为对象”(11XZX009) 2011年度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逻辑必然推理研究——以《九章算术》刘徽注为对象”(11GZYB5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1-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汝发,韩文春;关于“李约瑟难题”引发的几点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王汝发,韩文春;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几个问题——与程刚《中国科技教育史中的李约瑟情结》商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杨忠泰;中国传统数学向现代数学的转换及其成因[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年06期

4 王汝发,陈建兰;简论“数学机械化”及其哲学意义[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宪昌;中国数学史研究中某些矛盾结论的分析[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06期

6 蒋谦;大脑两半球机能的非对称性与东西方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04期

7 李伯聪;关于中国古代科学传统的两个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11期

8 王宪昌;筹算数学的基本特征及其评析[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04期

9 王宪昌;宋元数学与珠算的比较评价[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伟岸;论中国封建社会人才结构对其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6年

2 郑方磊;许凯《算术三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路;论“必然地得出”[J];哲学研究;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一九九八年招生简章(与首都部分高等院校联合办学)[J];思维与智慧;1998年04期

2 刘新文;第七次中国逻辑大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4年11期

3 孙中原;中国古代有逻辑论[J];人文杂志;2002年06期

4 崔清田;中国逻辑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儒家诚信思想解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杨百顺;;简评外国逻辑史著作中关于中国逻辑的论述[J];哲学动态;1981年03期

6 杨岗营;;观念与创新:中国逻辑研究刍议[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7 周文英;中国逻辑的独立发展和奠基时期(上)[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8 韩飞;;论中国传统逻辑对技术科学的贡献[J];唯实;2007年04期

9 孙中原;;逻辑元研究导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10 向容宪;略论近、现代中国逻辑科学的发展[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清田;;“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辨析——“唯一的逻辑”~i引发的困惑与质疑[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中原;;中国逻辑元研究的成果[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中国逻辑学会组织组工作条例[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4 吴建国;;中国逻辑思想史上类概念的发生和发展[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5 王路;;逻辑与哲学[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韦世林;;通俗科普读本的典范——试析金岳霖等著《形式逻辑简明读本》的“三简”[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培育;;论韩非的“矛盾之说”[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8 刘培育;;论韩非的“矛盾之说”[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9 ;中国逻辑学会会员通讯录[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刘培育;;写在前面[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沈荣兴 王文东;推进中国逻辑科学与国际接轨[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潘国霖;呼唤全社会关注逻辑、语言[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刘邦凡;科学史与逻辑史的交叉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邦凡;中国逻辑与中国传统数学[D];南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金伟;中国逻辑的特殊性[D];河南大学;2011年

2 司季勤;重新解读中国先秦逻辑中的概念理论[D];贵州大学;2008年

3 张皓;中国近代逻辑科学的发展及影响[D];河南大学;2002年

4 宋赛花;梁启超的逻辑——方法论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阳细;类比推理探析[D];河南大学;2010年

6 鄢晓玲;再论“白马非马”[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55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055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a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