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的搭配——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六
本文选题:意见命题意向谓词 + 命题 ; 参考:《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摘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搭配是语言学研究语言本身和语言哲学分析语言的共同课题之一。命题意向是人的基本意识活动之一,属于人的意识世界。命题则是人的知识型态之一,与人的生活世界对应。两者之间的组合,实际上既是人批判、阐释前人遗产——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认知生活世界的方式。以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为例,将命题所对应的世界区分为客观世界、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是对20世纪以来国外生活世界理论的发展。研究表明,命题意向与命题之间的组合就是人(命题意向主体)在理解、诠释自身;每一个人都站在世界之中,用时代和世界赋予他的全部知识与对时代和世界的全部理解来解释自己。人在世界之中,同时又通过世界来理解其自身。
[Abstract]:Proposition intention predicate and proposition collocation is one of the common topics in linguistic stud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philosophical analysis language. Propositional intention is one of the basic activities of human consciousness and belongs to the world of human consciousness. Proposition is one of the types of human knowledge, corresponding to the world of human life. In fa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s not only the criticism of human beings, but also the main way to interpret the legacies and knowledge of predecessors, and the way to recognize the world of life. Taking the predicate of intention of opinion propositio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divides the world corresponding to proposition into objective world, internal world and external world, 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theory of foreign life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propositional intention and propositions is that people (the subject of propositional intention)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mselves; everyone stands in the world. Explain yourself with all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imes and the world. Man is in the world and at the same time understands himself through the world.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西)语哲与现代语言研究(项目号为05JJD74017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B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范方志;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成因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王纪人;对文学主体论的学术反思[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3 孙持明;;宪法必须被信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4 尉迟从泰;中原传统自然村落的分类[J];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陈鹏展;我国刑法中“致人死亡”立法的评价和完善[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6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理论论证——对“道德教育—生活”关系的几重审视[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唐汉卫;从道德与生活的关系看生活道德教育的合理性[J];教育探索;2004年12期
8 李金坤;《诗经》自然生态意识发微[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刘金龙,王英;浅谈对古诗词英译的赏析——兼谈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在其中的运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康伟;;主体间性理论解构师生何以理解:可能与必然[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维杰;心理学文化品性[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维民;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会亮;《论语》与《摩西五经》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3 吴锦辉;英语语篇人称代词系统人际意义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刘旭;从鲁迅作品对儿童形象的塑造中看其教育观[D];西南大学;2006年
5 令狐兆鹏;断流与暗流:两部“反叛”小说的相同类型及不同命运[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三敏;现代汉语通用字对应异体字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殷文杰;论哲学解释学视阈下的语文生命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8 黄俊华;“小报”大世界[D];河南大学;2007年
9 刘桃梅;宋词中“愁”的隐喻认知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邹小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写在前面[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073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07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