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汉语把字句及相关句式的CCG形式计算

发布时间:2018-06-27 09:01

  本文选题:把字句 + 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 ; 参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自然语言可以由有限的词汇构造出无限的句子,即使言说的语句很复杂,该语言的母语使用者也可以判断出这个句子是否合语法,如果合语法,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或者模拟出相应的句法规则和语义运算方法,很好地代表自然语言的句法和语义运算规律,我们就可以训练计算机使用该方法学习更多可能未被语料库涵盖的语句,甚至"理解"自然语言语句。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重要句式,基于沈阳对把字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利用组合范畴语法(CCG)为把字句及相关转换句型构造一个句法分析模型,从句法生成的角度厘清把字句各式的句法核心和句法变化,从而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在句法生成上的优越性。
[Abstract]:Natural language can construct infinite sentences from a limited number of words. Even if the sentence is very complex, the native language user can als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entence is syntactic or not, and if the sentence is syntactically, what meaning the speaker wants to express. If we can find or si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syntax rules and semantic operation methods, we can well represent the syntactic and semantic operation rules of natural language. We can train computers to use this method to learn more statements that may not be covered by a corpus, or even "understand" natural language statements. Ba-sentence is an important sentence pattern in modern Chinese.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Ba sentence in Shenyang, we construct a syntactic analysis model by using combinatorial category grammar (CCG) to construct a syntactic analysis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generation,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syntactic core and syntactic changes of each kind of sentence, thus proves the superiority of multi-modal combinational category grammar in syntactic generation from one aspect.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0&ZD07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12YJCZH153
【分类号】:B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小璐;肖丹;;现代汉语把字句习得的个案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8年03期

2 方立;范畴语法[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3期

3 邹崇理;;关于组合范畴语法CCG[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4 沈阳;;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J];中国语文;1997年06期

5 卢英顺;;把字句的配价及相关问题[J];语言科学;2003年02期

6 满海霞;李可胜;;类型逻辑语法[J];哲学动态;2010年10期

7 孔繁清;满海霞;;类型逻辑语法的词汇主义思想[J];哲学动态;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家法;形式语义学的历史渊源和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袁永锋;非“宾语前置”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郭琳;;转换生成语法对歧义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4 张晓君;满海霞;;带有受限缩并规则的兰贝克演算中的照应算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贾湘柳;;歧义在转换生成语法中的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沈阳;魏航;;动结式中动作V1和结果V2隐现的句法和语义条件[J];对外汉语研究;2011年00期

7 方立;范畴语法[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3期

8 张高远;刘斌河;;承前启后 历久弥新——奥托·叶斯柏森语法论著蠡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刘培玉;;有关“把”字句研究的两个问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周山;;转换生成语法对歧义的解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李泰洙;《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玉国;《型世言》处置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徐健鑫;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_1+V_(2趋)+来/去”和“O”共现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佳隶;汉英一价动词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韩悦;关于领属性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的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贺晓玲;两种表致使义句式的异同考察——“使”字句和“把”字句[D];暨南大学;2001年

7 张R,

本文编号:2073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073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3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