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虚概念”新解
本文选题:逻辑 + 虚概念 ; 参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摘要】: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逻辑教科书在概念分类表上,都没有列入真值联结词、模态词、系词、量词这一类逻辑常项。克服这个缺陷的一条思路是重新解释“虚概念”,,把“虚概念”界定为仅用于表达命题的逻辑形式而没有为其所指的对象物的概念,以确定联结词一类的逻辑常项在概念分类上的地位。
[Abstract]:At present, most of the logic textbooks in China do not include the logical constant terms such as truth connectives, modal words, bound words and classifiers in the concept classification table. One way to overcome this shortcoming is to reinterpret the "virtual concept" and define the "virtual concept" as a concept that is only used to express the logical form of the proposition and not the object to which it refers. To determine the position of logical constant terms such as connectives in conceptual classificatio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雨轩;大力开展辩证逻辑的研究——学习列宁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统一的思想[J];人文杂志;1980年01期
2 马鹤鸣;逻辑学在今天[J];大理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3 刘培育;逻辑与语言研究的对象等问题讨论简述[J];哲学研究;1980年10期
4 邬华翔;;荒谬的逻辑 文霸的作风——略评严秀同志的《论“歌德派”》[J];读书;1980年01期
5 李先q;论思维的严密性和自然语言表述的灵活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6 蔡伯铭;试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7 周昌忠;现代形式逻辑的新发展[J];社会科学;1981年06期
8 舒炜光;评波普尔的科学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9 倪正茂;作文指导和逻辑教学[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10 蔡灿津;对逻辑、辩证法、认识论同一问题的简要考察[J];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Michele VIO;陈云水;;关于空气热源热泵机组的COP值[A];第九届全国冷水机组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宋立亚;;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王淑芝;;逻辑“与或”式化简过程中多余项及多余因子的确定方法[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4 陈国勋;闫家杰;;Fuzzy模态公式的归约[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5 李先q;;论比喻推理[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6 张巨青;刘文君;;论比较中的推理——对逻辑与科学方法论的探讨[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7 张文;;试论科学的抽象 《资本论》的逻辑学习笔记[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8 张清宇;;弱条件句逻辑W的自然推理系统[A];1994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4年
9 郭世铭;;空概念、零公式与实质蕴涵——答《逻辑研究中有待澄清的若干问题》[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10 李小五;;条件句逻辑诸语义学之比较[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臧乐源;提高学生的逻辑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栏由广东中山图书馆供稿;汉字可能通行全球[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吕来明;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与经验[N];法制日报;2000年
4 国家信息中心 步德迎;大势所趋:网络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N];国际商报;2000年
5 ;搞哲学的人应当有较高的逻辑修养[N];光明日报;2000年
6 ;探讨改革开放的逻辑[N];光明日报;2000年
7 沈荣兴 王文东;推进中国逻辑科学与国际接轨[N];社会科学报;2000年
8 周政保;生存的逻辑[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俞吾金;学术创新的前提[N];文汇报;2000年
10 孙显元;方法论和层次论[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东;密码协议的逻辑分析与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2 刘志;基于逻辑情景演算的虚拟企业过程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姬东耀;因特网上信息安全与小额支付协议的设计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曾小五;道德赏罚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伍智锋;分布式飞行仿真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7 李海明;关于格值逻辑及自动推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张立炎;结合逻辑与规则的工业过程建模和优化控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刘全;基于tableau的自动推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蓝国桥;“逻辑—心理”结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宁莉娜;逻辑方法:在哲学的视野内[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陈文;物权逻辑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邵刚;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侃;基于VME的可编程插件及其在BES触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张玲;数字现金协议及逻辑验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7 孙瑜;基于VSK-AF逻辑的多Agent系统的形式化模型[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郝江平;阳泉二电厂DEH系统分析[D];华北电力(北京)大学;2002年
9 夏梦;金岳霖逻辑与逻辑系统思想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74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07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