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对一个命题可能的知道状态分析
[Abstract]:A group of n people has 2n possible "know" states for a proposition of "the outside world", but when we want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p members "knowing each other" or "not knowing each other", we find that The group has an unlimited number of possible cognitive states. Public knowledg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mutual knowledge of a true fact in a group. The recursion of public knowledge is defined as: a proposition is public knowledge if and only if every member knows the proposition and "every member knows the proposition" is public knowledge. The existence level of public knowledge of group to proposition p. Once a group has low-level public knowledge, it must have advanced public knowledge, and if a group has a public knowledge, it must have infinite public knowledge. "p is public knowledge" is the public knowledge of level 0, it is only one of infinite public knowledge stat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兵武;再思考古学的人文价值[J];读书;1996年09期
2 王学鸿;跨国公司与技术创新国际化关系的理论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潘天群;群体对一个命题可能的知道状态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11期
4 唐晓嘉;建立多主体认知推理模型的几点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5 黄伟林;文人 学者 知识分子[J];南方文坛;2003年02期
6 许纪霖;史学如何走向公共知识[J];探索与争鸣;2003年06期
7 鲍育育;暗示教学法与英语研究性学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1期
8 曹卫东;论哲学的社会功能——兼论哲学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J];社会学研究;2004年01期
9 翁剑青;当代公共艺术与公共知识分子[J];装饰;2004年01期
10 刘康 ,张慧敏;向权力讲真话——萨依德和左翼公共知识分子[J];天涯;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寿南;;博弈视野中的逻辑推理问题[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2 郭美云;;一般群体知识的多主体认知逻辑[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3 曲延瑞;种道玉;刘洋;;工业设计教学与WTO环境产品设计博弈[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4 曲延瑞;种道玉;刘洋;;工业设计教学与WTO环境产品设计博弈[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潘瑾;陈媛;;基于知识溢出的创意产业集群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章琰;;技术转移中的知识流和知识产权分析[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张礼智;;谈谈讲解比赛中的知识问答——以榆林比赛为例[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8 谢品然;;文本、读者、处境——初探全球化处境对圣经诠释的挑战[A];“经典的翻译与诠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杜月升;;知识生产与高等学校体制改革[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马新建;丁进;郭玲;黄浩泽;;江苏省公务员国际化继续教育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yN清;小议法律知识人公共化现象(下篇)[N];法制日报;2003年
2 汪洋春;知识管理 不可忽视[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3 于莘明;全球最大中文知识信息资源库面世[N];科技日报;2003年
4 宋文京;夏日沪上翻新书(上)[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考古学与公众知识的契合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韦钦云 翟登健(作者单位:山东省人事考试中心);公务员考试呈现新特点[N];中国人事报;2004年
7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警惕“公共知识分子”思潮[N];光明日报;2004年
8 康力雄;劳伦斯·莱斯科:网络时代的公共知识[N];经济观察报;2004年
9 支晓;知识超市:全球资源共享的可能[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通讯员 沈粤 记者 钱红艳;6城区新教师招聘办法确定[N];南京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2 骆翔宇;多智能体系统的符号模型检测[D];中山大学;2006年
3 金笑天;基于知识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正峰;逆向归纳悖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贺寿南;互动中的理性人的归纳推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陆继鸿;模块化制造项目的成员信息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肖国刚;课程知识观之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霞;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改革物理学科知识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董佳;传统知识保护中的哲学问题[D];吉林大学;2006年
7 何青;模型检测时态知识逻辑及其应用[D];中山大学;2006年
8 吴lm;国有企业产权重组中的产权界定分析[D];贵州大学;2005年
9 吕明;基于模块化思想的我国软件业发展路径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07年
10 白磊;学校基层教师组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75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17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