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俞大维学习数理逻辑和梵文的背景——哈佛大学哲学系黄金时代一段学术因缘

发布时间:2018-08-11 12:33
【摘要】:俞大维生于官宦世家,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曾外孙,民国时期先后担任驻德商务调查部主任、军政部兵工署署长、交通部长诸要职,对中国国防建设贡献极多,被尊为“兵工之父”。1949年后,他出任台湾当局“国防部长”,退职后任“总统府资政”,一生为官清廉,生活俭朴,深受世人尊敬。他去世前皈依佛门,振动一时。本文根据中外文新旧材料,对俞大维早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数理逻辑、梵文、印度学和佛学的经历,做了一个比较可信的叙述,又对俞大维入学之前哈佛大学哲学系师生热心研究数理逻辑和梵文的学术传统做了一番考辨,以纪念我国近代史上这位不忮不求的国士和智者。
[Abstract]:Born into an official family, Yu Dawei was a great-grandson of Zeng Guofan, a prominent offici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he served successively as 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and investigation in Germany, director of the military and Industri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Affairs, and 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s. H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construction. After 1949, he became the "defense minister" of the Taiwan authorities. After his resignation, he became the "senior minister of the presidential palace." he served as a clean official throughout his life, lived frugally, and was highly respected by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Before he died, he converted to Buddhism and vibrated for a while. Based on the new and old material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s, this paper makes a more credible account of Yu Dawei's early experience of studying philosophy, mathematical logic, Sanskrit, Indian studies and Buddhism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Berlin University in Germany. Before Yu Dawei entered the universit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philosophy departm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 were studied enthusiastically in mathematical logic and the academic tradition of Sanskrit,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is indispensable scholar and wise man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our country.
【分类号】:B8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廷华;敦煌轶事——王子云、张大千、常书鸿[J];书屋;2004年07期

2 陈铁健,黄道炫;王学及其现代命运[J];历史研究;1994年04期

3 李金铮,邹晓f;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4 罗志田;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1年04期

5 李淑兰,宗妍;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8期

6 卢毅;试论晚清学术对民国“整理国故运动”的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7 李时人;唐代女冠诗人:女性文学中的特殊现象——《唐代女冠诗人研究》代序[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赵建永;汤用彤先生所开课程及其教学特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李素萍;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韩晗;;上清旧文学之弊,下开新儒家之源——关于《学衡》杂志的再思考与再认识[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俞兆平;;新人文主义与闻一多的《诗的格律》[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2 王法周;;“五四”保守主义社会选择的两种取径——从梁漱溟到学衡派[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4 潘光哲;;“华盛顿神话”在晚清中国的创造与传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5 史革新;;晚清理学经世思潮略议[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6 李喜所;;中国留学生与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吴宓为中心的个案研究[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泉;民国初年的制宪与民主转型[D];上海大学;2005年

2 黄蓉;丁玲文学编辑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陈战峰;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西北大学;2005年

4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5 张亭立;陈子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艾萍;变俗与变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程亚丽;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福莲;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役政策在四川的实施情况[D];四川大学;2005年

2 张季;民初“二次革命”前知识分子群体宪政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张兰英;民国时期四川农村土地制度[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继忠;试析我国新闻写作研究的历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鲁克亮;清末民初的灾荒与荒政研究(1840—1927)[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滕峰丽;从前、后《甲寅》看章士钊的思想转变(1914-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秦海燕;民国时期桂东北瑶汉民族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峥;民国时期广西农村高利贷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肖娜;论贝尔纳学派的科学学[D];湘潭大学;2001年

10 崔新梅;少年意气总非非 几堪损益论为道[D];苏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诸葛殷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J];哲学动态;1990年11期

2 康宏逵;;又不忍沉默[J];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04期

3 胡世华;数理逻辑的基本特征与科学意义[J];哲学研究;1957年01期

4 罗翊重;论数理逻辑中的非反推理演算——兼答《辩证逻辑究竟是不是逻辑?》[J];哲学动态;1992年08期

5 任晓明;李蒙;;数理逻辑的盲区与哲学逻辑的兴起——评海德格尔哲学逻辑思想[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王敏;;数理逻辑中的命题符号化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J];科技信息;2010年09期

7 吴允会;近年来中古逻辑史方面若干研究结果的简述[J];哲学研究;1957年03期

8 高旭光;;自学逻辑读物[J];图书馆杂志;1982年04期

9 吴坚;;虚概念与存在预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王力钢;;数理逻辑的发展及未来趋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路;;论“逻辑课程的现代化”——纪念王宪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必仪;;雍琦教授留给我们的思考[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3 张学立;甘进;;贵州逻辑研究三十年[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彭漪涟;逻辑科学需要进行系统反思[N];光明日报;2006年

2 ;中国逻辑学:回顾、反省与前瞻[N];光明日报;2003年

3 胡作玄;逻辑的悲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陈波;逻辑学与理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周静;贵州制约逻辑学会致力学界发展[N];贵州日报;2009年

6 鞠实儿 任远《逻辑学研究》编辑部;《逻辑学研究》:诞生与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留华;数学、指号学与实用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生;n值逻辑系统中命题的绝对真度及其随机化理论[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2 卢延鑫;逻辑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谢时国;从罗素的逻辑主义立场看他的类型论[D];西南大学;2006年

4 龙娅;当代形式逻辑是辩证唯物的科学[D];贵州大学;2008年

5 盛作国;蕴涵理论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6 秦一男;经典命题演算的能行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7 高菲菲;多值命题逻辑中若干逻辑理论的拓扑刻画[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永安;二值命题逻辑公式在等价意义下的一般表示及其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凯;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逻辑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保翠;命题逻辑中公式的Γ蕴涵真度及相对Γ-重言度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77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177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