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的逻辑哲学著作——马佩主编《逻辑哲学》读后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1-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波;;逻辑哲学新构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6期
2 杜汉生;“我”是谁——《逻辑哲学论》5.6译句浅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3 胡晓萍;毛泽东《实践论》中的逻辑哲学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年S1期
4 张宁;从《逻辑哲学论》的一处误译看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J];远程教育杂志;1999年Z1期
5 肖战峰,陈燕侠;世纪末的迷茫——我国逻辑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高国平;;哲学逻辑的刍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S2期
7 郭晓鸣;关于逻辑哲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胡泽洪;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11期
9 谭智奇;;探析逻辑哲学“不是什么”和“是什么”[J];传承;2011年21期
10 韩林合;评蒯因对逻辑经验论的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胡列;;邓小平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郭晓鸣;;逻辑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罗鹏先;;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哲学特点[A];学习 坚持 发展——青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3年
4 李崇高;;《周易》的“生生不息”与计划生育[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陈波;;逻辑:一个变动和生长着的概念[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6 吴言发;;“三本论”在苗医学中的指导作用[A];2003全国苗医药学术研讨会特辑[C];2003年
7 冯俊;;19世纪中后期法国新批判主义哲学述评[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莫绍揆;;《墨子·小取》篇逻辑的体系[A];中国逻辑思想论文选(1949—1979)[C];1980年
9 肖莉;;对周敦颐“圣人”人格的心理学思考[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方觉浅;;关于“哲学通论”的评论(节录)[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广深;干部要带头学哲学用哲学[N];青岛日报;2006年
2 江怡;哲学作为一种治疗活动[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高星;以剪刀和浆糊完成的著作[N];中国保险报;2002年
4 任严;换一种眼光看世界[N];学习时报;2003年
5 杲文川;哲学家谈哲学所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刘好光;回归实践和人民的哲学[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记者 刘蓓蓓;人民社打造名家哲学著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8 王希勇;《哲学研究》仍然是待解之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记者 章红雨;《学哲学 用哲学》英文版受瞩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艺术中的哲学[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中军;苏珊·哈克逻辑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文琴;反事实条件句和大卫·刘易斯的逻辑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云阁;实践观点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7年
4 郝瑞斌;普列汉诺夫宗教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6 郭建萍;真与意义的融合与分离之争的逻辑探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潘惠香;马克思的《提纲》在理解中的命运[D];苏州大学;2008年
8 唐玉斌;自我与他人心灵的逻辑哲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汪帮琼;萨特本体论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玖青;杨万里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峻;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毅;弗雷格逻辑哲学思想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冬青;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及其当代意义[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崔凌志;从对语言的考察到对哲学的批判[D];山西大学;2007年
5 盛作国;蕴涵理论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6 杨睿之;哲学思想与具体学科研究实践的相互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丽杰;论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及马克思对它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解京;思想与真[D];河北大学;2010年
9 郭丽娜;萨特“文学介入说”思想评述[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郑允;试析弗雷格的概念论与意义理论[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01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201219.html